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健博
“万用表显示绝缘值正常,准备开展气密性检测!”5月14日,在陕西信德名车专修店(以下简称信德专修店)的维修车间内,检测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一场针对新能源汽车托底事故的检修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维修电工李涛戴着绝缘手套,反复核对接口处的电路参数,全神贯注地盯着气密性检测仪上不断跳动的数据。
这一幕,正是当下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的真实写照。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售后维修市场正面临着需求爆发式增长与发展瓶颈并存的局面。
技术升级催生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独特的技术结构,大幅提高了售后维修服务的专业性门槛。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电池、电控系统维修,不仅要求维修人员掌握机械原理知识,还需具备高压电安全、电机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和更复杂的维修要求。从高压电池系统到智能化电控设备,每个部件的维修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撑,电池检测、电控系统维修等核心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现在主要是修电池、保养电机、升级软件这三项需求最多。因为技术更新太快,维修企业必须经常给员工培训,让大家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跟得上市场变化,把服务做好。”信德专修店店长说。
在信德专修店的角落,停放着一辆因托底事故受损的新能源汽车。李涛指着车辆底盘介绍道:“电池包离地间隙较低,一旦受损,维修费用基本在8000元以上。”要是电池外壳出现两厘米以上的凹陷,不仅要检测电池模组的完整性,还需使用厂家专用设备进行气密性检测,仅检测环节的成本就超过2000元。
人才缺口影响行业发展
旺盛的市场需求与严重的人才短缺形成了鲜明对比。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达103万人,其中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占比高达80%。然而目前,全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工总数不足10万人。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业内预测,随着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今年新能源过保车辆或将达到350万辆。
这种人才断层直接导致了维修效率低下。当一辆托底受损的新能源汽车送修时,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复杂的电池检测与维修工作往往需要外请专业人员支援,这使得维修周期延长至普通车辆的1.5倍。
西安美德豪华汽车连锁公司北辰大道店店长王勇帅坦言:“即便是简单的电池模组更换,没有持证电工操作,我们根本不敢接手。涉及电控等维修作业时,必须全程佩戴绝缘装备。操作气密性检测仪等专用设备的人员,必须持有电工证。”
西安汽车科技学院的朱子豪在该店工作近一年,他在实践中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知识。“我原本从事传统汽车维修工作,现在也在参加公司的培训,学习新能源汽车电控维修技术,学习新知识工资也会提升。”他说。
校企合作破解人才难题
面对行业困境,学校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探索破局之策。5月9日,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指导学生,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无法满充的故障,开展单体电池电压测量和电压均衡仪使用方法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故障解决能力。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等3个新能源汽车专业,共有学生917人。开设订单班12个。2024届有毕业生409人,目前有65%在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工作。
“我们积极深化产教融合,主动与比亚迪、吉利、小鹏汽车等企业开展合作。通过组建产业学院实施定向培养,将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标准引入学校,促进毕业生职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为行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陕西交院汽车运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帆介绍道。
从维修车间里紧张的检修作业,到高职院校中专业的实践教学,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的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当学校与企业形成合力,这片充满潜力的市场必将突破困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员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机电实训中心上课。(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