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是创新的沃土,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聚焦生产现场的难点、堵点、痛点,着眼身边工友的“抱怨点、吐槽点、头疼点”,一根废旧管道改造、一个开关阀门再使用……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掀起了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生产一线创新的“蝴蝶效应”。近日,一波来自钢铁工人的“智汇”秀,很走心、很nice!
哪里成本高,就在哪里想办法
10月24日,轧钢厂运行作业区技术员王振虎像往常一样拿起工器具前往水泵房区域进行巡检,检查完棒二棒三循环泵房后,他有些焦躁不安,原先厂家为棒三水系统设计的加药装置为自动装置,只需水泵工将药品加入储药槽内,通过罐体内部的搅拌速率及水流压力实现自动加药。巡检中,他发现,由于深井水压力不稳定,导致加药量时大时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加药量没法控制,水质肯定会受影响,这可怎么办?”他心里直犯嘀咕。“先联系厂家,可是等厂家过来解决问题至少需要3天时间,现在成本压力这么大,不能等了,我还是想办法解决吧!”一想到公司及分厂开展的各种创新创效活动以及外转内项目的指标任务,王振虎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一番测量后,他立即与分厂对接,经过商讨,决定从循环泵房内的净环管道上重新引出一条管道,将净环水直接引入加药装置的储药槽内,通过安装专用阀门,实现对水压及流量的实时控制。3小时后,加药装置便恢复了正常。“让废旧管道获得重生,既实现了旧物的自身价值,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燃眉之急。”想到这里,王振虎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哪里不安全,就在哪里动脑筋
走进轧钢厂高线生产现场,轧机高速运转,天车从厂房上方疾驰而过,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吊装作业。距离地面约15米的成品跨道上,天车工王从身系安全带,手持黄油枪,半蹲着身体,正在对天车传动部位进行加油润滑。由于天车车轮内侧润滑点及车辆定滑轮润滑点位置特殊,加油润滑必须落实高空作业相关安全措施,系好安全带后才能进行。
“如何降低人员在天车维护保养方面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真正为操作工减负?”想到这里,工长庞康生心急如焚。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天车维修经验的“老兵”,他沉思良久后,开始测量与试验,最终决定采用胶质软管与润滑点油咀相互串联,将润滑点通过软管延伸至安全区域,利用黄油枪将润滑油打入油腔内部。方案实施后,既保证了润滑效果,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年可节约备件费用1.5万元。
沉稳内敛、不善言辞的他,做事雷厉风行,工作中哪怕遇到一点小问题,都要追根溯源、研究透彻,不搞明白誓不罢休。因此,大家不禁称赞:“真是一个排难解惑的‘老探长’,一根软管就解决了问题。”
创新无大小,能用就是宝。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革新、小改造,往往能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补齐短板、提升效率。小小的改善轻轻扇动翅膀,“人人皆可创新”的干事氛围在十里钢城越来越浓。
□通讯员 崔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