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职工赵强: 剪出精彩人生
日期:2024-11-04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赵强正在剪纸创作。

  初冬时节,在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城的一栋单元楼内,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退休职工赵强正在书桌前进行剪纸创作。一张八开的红纸、一把剪刀以及数把刻刀,就是他最基本的创作工具。

  一边和记者聊着剪纸,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红纸在他的剪刀下旋转着,纸屑纷纷落下。赵强告诉记者,陕西剪纸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库淑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库淑兰面前,我就是小学生。”赵强说。

  说话间,一幅圆形的《平安是福》便基本剪好了。他把作品放在一张白纸上,又用一块玻璃压住让记者欣赏。只见整个画面当中一个孙猴子手执金箍棒,周围是祥云、寿桃、铜钱等元素,“平安是福”四字则巧妙呈现在画面四周。

  赵强告诉记者,传统的剪纸作品多是采用折叠剪裁这种最基础的剪法。而他的很多作品则采用平面剪,一般先用剪刀剪出整体轮廓,而像大树、树叶或者人物的头发、衣服褶皱的走向等细节,则需用刻刀在刻板上刻画。

  “有的作品特别费眼睛,需要长时间高度集中,对眼力、手力都是考验。”赵强拿起一幅人物肖像作品向记者介绍,人物脸部的刻画需要增加立体感,小到人物脸上的表情、眼睛、眉毛、嘴角、头发等都需要用心刻制。

  记者了解到,剪纸和画画不一样,画画可以用各种颜色来表现,剪纸基本只有纸张本身一种颜色,只能利用阴阳对比来突出整体效果,同时还需要添加一些艺术符号,如月牙纹、白云水流等。在赵强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

  观察赵强的剪纸作品,记者发现,大多剪纸作品完成后,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需要手工将其接连在一起,因此后期装裱时要一点一点整理。先要将一整幅作品的所有部件一一摆正位置,反复核对原稿后才能固定在白色底板上,这样一幅作品也就算完成了。

  当记者问及他是如何喜欢上剪纸时,赵强说缘于他30岁那年的一次“瞎帮忙”。原来,当年一位朋友结婚请他照相,发现墙上的“囍”字掉了,他便当场模仿着剪了一幅,居然和原来的没有什么差别。从那次开始,他便喜欢上了剪纸,空闲时就琢磨着如何剪出各种各样的画面。

  如今,30多年过去了,他的剪纸作品已多达千余幅。先后创作了《十大元帅》《十二属相》《十八罗汉》《十八敦煌飞天》《红楼梦大观园》《红楼梦十二金钗》《五十六个民族》《二十四节气》《百蝶图》《百鱼图》《清明上河图》《八仙过海》《八骏图》《百福图》《千手观音》等系列剪纸作品。最近,他又在计划创作《长安百名艺术家》人物肖像系列作品。“反正闲不下来,我喜欢创作时的激情和收获后的喜悦,非常享受这个美好过程。”

  在赵强看来,剪纸艺术更像是人生的一场修行。他认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剪纸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让剪纸这门艺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发展繁荣。

  文/图 本报记者 兰增干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