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叱培洲:弧光中向“新”而行
日期:2024-06-03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弧光中向“新”而行——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铁院实训教师叱培洲

  叱培洲(左)正在为学生上课。

  一手托着防护面罩,一手紧握焊枪,屏气凝神,随着手起枪落,电弧闪耀,流星般的焊花四处飞溅。上千度的高温下,焊条瞬间熔化,流动的金属熔液如战士般排兵布阵,两个分离的工件渐渐被“缝合”起来……

  5月20日,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实训基地,叱培洲正在授课,他一边娴熟地给学生们焊接示范,一边耐心讲解着动作标准和技能要领。

  今年48岁的叱培洲,是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焊接实训教师。参加工作28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用一把焊枪勾勒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奋进弧光。

淬匠艺,毫厘之间见真章

  安装发电机组30余台,焊接高压焊口3.5万余个,参与解决全国各类电力、石化、航空航天企业焊接修复难题100余次,创经济效益1.2亿余元……叱培洲以焊枪做笔,书写出一份亮丽答卷。

  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全是灰,焊工是“苦、脏、累”工种,对手工技能要求极高,易学难精。1996年技校毕业后,叱培洲来到西北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成为一名焊工,一干就是20年。

  “好焊工是用焊条‘堆’出来的。”入行伊始,他的目标便很明确:通过参加焊工大赛锤炼技能,成为最优秀的焊工。他白天在项目生产现场挥汗如雨,晚上继续挑灯学习技术理论,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请教老师傅。最终他将焊接姿势、焊枪角度和动作要领形成肌肉记忆,练就摇摆焊法、镜面焊接、推焊法等多项绝招绝技。

  而他全身多处都留下过焊渣灼烫的痕迹,甚至眼睛也曾受过伤。“一次仰焊位置修复作业时,虽然做了防护,但还是有一根针样的铁屑掉下来扎进了眼睛,所幸并不深,没有影响视力。”叱培洲轻描淡写地说,“焊工没有不负伤的,每一个伤疤都是焊接人的勋章。”

  工作7年后,他终于等到了宝贵的参赛机会,并在省级比赛中斩获佳绩,一举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

培匠才,严师手下出高徒

  “焊接手法一定要‘稳、准、匀’,必须全神贯注,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轻微的偏差可能都会导致焊缝出现缺陷。”在学生蒙登辉眼中,叱培洲是一位要求严格、对待专业精益求精的“严师”。

  2016年,叱培洲来到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担任焊接实训教师。在叱培洲精心指导下,蒙登辉获得第九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铝焊接技术赛项一等奖。

  钢板对接焊缝,一条焊缝300毫米长,焊接三层或四层,每层两三百个动作,每条缝焊完要做上千个动作。“每一个动作我都要求他们做到一模一样,如果做不到,尺寸就会有误差,项目上就要扣分。”在叱培洲看来,备赛时的一丝不苟、近乎苛刻的要求,才能换来赛场上游刃有余、发挥自如。

  “叱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工作中,焊接产品要精益求精,探伤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徒弟成飞说。他是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的一名焊工,今年获得了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的叱培洲,已是桃李满门。在企业焊接培训中心工作期间,他参与培训全国各类焊工2600余人次,70余人成长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入职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跨行业带徒34人,20余人次获省部级表彰奖励。教授学生6000余名,主持课余技能训练3000余课时,指导学生在各类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奖20余人次。

向“新”行,助企纾困解难题

  怎样发挥技能价值,更好服务企业、解决“卡脖子”生产难题?这是叱培洲一直思索的问题。

  2016年,叱培洲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在叱培洲的带领下,这个20人的团队在技术攻关、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工匠精神传承等方面开拓奋进,服务国内企业和院校30余家,解决生产难题、承担技能培训和工匠精神报告等活动50余项。

  “我们与西安热工研究院焊接所合作设计出热电偶炉内安装的新工艺,解决了发电行业燃煤锅炉系统受热面壁温监测数据误差太大的问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叱培洲颇有成就感。

  5月16日,由省总工会主办的“向‘新’出发劳模工匠先行——陕西劳模工匠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启动仪式在宝鸡举行。

  这令叱培洲倍感振奋,借助这个平台,他可以进一步将技能本领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企业纾困解难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

  被渭南大东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聘任为技术顾问;与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宇无损检测有限公司4名职工签订师徒协议……对叱培洲来说,陕西劳模工匠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像是一声冲锋的号角,他马不停蹄投入到“宣讲行、助企行、创新行”中,步子更快、也更勤了。

  “荣誉越高,责任越大。”他坦言面临的压力不小,面对教学科研、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企业服务等多重任务,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忙且充实,我会毫无保留将技术技能传授给职工和学生。”叱培洲说。

  本报记者 宁黛艳

责任编辑:胡睿琳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