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纪》是一部五十万字长篇小说,作者是出生于周原的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吴克敬先生。
周原是周王室肇基之地,是“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也是《诗经》诞生地之一。《周原纪》以“风先生”的视角,将中华文明在周原大地的时间脉络呈现出来。讲述者“我”是周原的游子,要为周原作“纪”,请来了同样出生自周原、从《诗经》里走来的风先生。
风先生是古周原上活得最通透的长者,作者请求风先生带领着他来书写周原,因为在时间的长河里,“风先生就是周原,周原就是风先生,我只是他身边的助手,记录着他的博大”。风先生一如既往,出入古周原并串联起了这些发生在这块厚土上的传说与故事,探究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周原大地——将其起源、发展及其对现代中国的文化影响娓娓道来。
《周原纪》分三大辑,即山水、人文、器物。每一辑分十八纪,每一纪都有一个故事,合五十四纪。这五十四个故事又形成互文,相互成文,合而见义。
第一辑从炎帝故里北首岭开始,风先生带着我们领略周原的秀美山川,品尝姜水边上野生的灰灰菜、蕨菜、麦禾萍,祭拜周公庙、封神台,游览野河山、灵山、关山、五丈原、横渠、东湖、七星河及金台观、阁老故居等。如果说第一辑书写地理的周原、自然的周原,第二辑则写了人文的周原、风物的周原。从一个传说中的大脚印写起,写了教民稼穑的后稷,写了公亶父与太姜,写了与文王一见钟情的太姒女,写了浪漫的穆天子,写了无目的师旷,写了兰台班家,写了马革裹尸的马援,还写了大唐奇人李淳风、扶风豪士万巨,以及一代名相杨炎等,不失春秋笔法。这部分有我们熟知的人和事,也有我们尚待了解的人和事。最后一辑写了古周原上的珍物宝藏,有青铜阳燧,有被誉为青铜名器之海内三宝(大盂鼎、毛公鼎和大克鼎),有中国之始的何尊,有铭记行贿的琱生尊,有神仙图、貘尊、铜禁、青铜凤、青铜龙、佛指舍利、石鼓以及璇玑图、桃花碑等,每一件物件都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
《周原纪》语言流畅灵动,笔调颇富诗意,是一条流淌着的诗性之河。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一个源头,也是一条蜿蜒、不停向前奔流的文明之河。如风先生一样,它生于周原,成就周原。《周原纪》五十四纪加上前言与后记五十六个章节,处处可见《诗经》身影,而“风先生”正是从周原大地生出,从《诗经》里走来,以长子“风”的身份继承并始终贯穿在整部小说当中。风先生本质上是一位诗人,作家吴克敬自小受《诗经》熏陶和影响,自然也是一位充满着诗性的作家,他在这部作品中用诗的语言还原着远古歌谣的现场。借风先生之言,张口便是《诗经》《周易》《周礼》《国语》《汉书》中的古句,这些诗性的语言如风一般,从古代的周原吹到现代的周原,凝聚又飘散,自由来去,无形有声,让我们听见时间,看见历史。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这是“周原”最早出处——《诗经·大雅·绵》。读到此处,我们不难想象,眼前这块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的理想高地不正是适宜修屋、定居的理想之地吗?也正是这样的一块厚土,先祖在这里创建了辉煌文明,成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诚如作家坦言:“我骄傲我的故乡在古周原上。我没有别的什么靠山,周原就是我的文化靠山;我没有别的什么背景,周原就是我的精神背景。”这句话亦印证了每一个故乡都需要一个作家写出它的灵魂与故事,而古周原就有吴克敬。
作家在《周原纪》前言中写道:“古老的周原就是风先生,风先生就是周原。”风先生生于周原,也等同于周原。作家在风先生的指引下,于书中开宗明义写道:“我要为古周原作‘纪’了,‘纪’周原就是‘纪’中华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根脉。”书名中的“纪”来自《史记》,采用了“本纪”的方式,三辑合起来就是周原大地的根本纲纪,也有古周原以及这块厚土所孕育出来的文明,才配得上风先生为他作纪。
现实中的事物看似被历史一一吞噬,其实历史如流动的河,它只是回到时间这一特定的空间。英国学者罗伯特·伊戈尔斯在《文学为什么重要》中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拥有一段过去,它也同样拥有一个未来。”对周原大地而言,风先生是历史的目击者,是时间的见证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死拽活扯地跟紧了风先生,像他一样御风凌空而行”。他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这个时间、空间,并与它交往,直至产生对话,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的本义。亦如作家本人而言:“可爱的风先生,我将与他不离不弃,祈求他注入我著作以力量,如风般不息不止,风靡世间,风流人间。”正是因为风先生的视角,这部《周原纪》变得独特,也正是因为有了风先生的引领,周原成了中国文学版图里独特的一道风景。
我初次阅读这本书时,会不自觉地想到另外两本书——《诗经》与《史记》,也会情不自禁在内心产生一种强烈感慨——这是一本属于中国式的长篇文学样本。阅读过程中会莫名激起一种假想,如果将这本书作为中国式文学表达的一种形式,换上我或者某一位读者所熟悉的故乡,即可完成我或某一位读者对故乡的书写。然而,随着深入阅读,我很快找到之前阅读带来这种假想的根源——中华民族的根脉早已扎在了古周原,影响着我们今天生活的价值观、思维方式。
国庆假期里,我用连续、完整的时间读完《周原纪》。作家吴克敬多次书写故乡,近年来的作品几乎都与周原有关,从《源头》《扶风传》到《周原纪》,作家说他找到自己文学的代言人——风先生,而他又在为故乡周原代言。
在《周原纪》这部书中,吴克敬先生再次对古周原及古周原上的时间进行诠释。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次轻松的文学之旅,需要一以贯之的视角,更需要对时间、空间强大的整合驾驭,书中涉及的诸多人、故事、器物因此而关联起来。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尝试,于读者角度来说,又是一次轻松的朝圣之旅。
合上书,我内心深处会不自觉地怀着诚挚的敬意,进入并领略作家和风先生乃至周原大地的精神世界。□王刚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