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岁月里的矿井诗篇 ——读李永刚《一个矿井的记忆》有感
日期:2025-08-18   来源:

  郭发红

  诗集《一个矿井的记忆》或称“叙事组诗”。作者李永刚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澄合矿务局权家河矿,他在这个以河和村庄命名的企业工作了12年。诗中写道:“我是子校一名年轻的/中学教师/陶醉于校园的/书声琅琅/我是矿上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习惯了机关的/紧紧张张”。青春年少,又赶上改革时代,由此他的人生便有了那段“深深的记忆和长长的念想”。

  尤为特别的是,这个“创造了无数辉煌的矿井”于2002年政策性破产。这是多么让人纠结、唏嘘的事情啊!许多不能忘怀的人、事和场景,时常撕扯和纠缠着作者,所以他一直有个想法——“用诗的表现方式忠实地把对权家河矿的所经所见所感,以及珍存已久的情感写出来”。

  2020年12月的一天,当作者打开澄合矿务局建局50周年画册的那一刻,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被击中了。于是他心潮澎湃,泪流满面,然后情不自禁,才思泉涌,“就从现在出发/完成一次梦想/让自己回到矿上的从前/和从前的矿上”。

  这本诗集里的人、事、景、情浑然一体,交融共生。仔细阅读,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曾经过往扑面而来。诗句深情温馨,激荡人心;富有哲理,回味无穷。譬如,“繁华落尽/人都离去了/东或者西/生或者死/如同飘零的落叶/或是天上远去的云朵/权家河依然安静地流淌/宁静的河水/流过了/一个矿井轰轰烈烈的/岁月”。

  除了一往情深外,作者还读到了“斑驳”。如北大沟的窑洞藏了不少故事,“这里的辉煌/已是从前的辉煌/这里的落寞/是后来的落寞/现在北大沟的人已经四散/窑洞空成了斑驳/坍塌成一片尘土/北大沟的/影子还在/成为记忆中的/河”。进矿的那座水泥桥也有类似的诗句,“如今,桥仍在/静静地成为斑驳的风景/成为多少人/心中的/一种挂念”。还有学校“走廊的标语已经斑驳”、车间“大大的标语/斑驳而又清晰”。最具代表性的诗句有,“邮电所实在是一个矿名副其实的/小小的情感驿站/温馨了热热闹闹的/矿上岁月/如今,一切不再/小小邮电所的门/已经被砖和水泥/死死地封着/只有被封的门之外/那斑驳的邮电绿/依然斑驳地绿着”。斑驳指什么?这里不是色彩错杂或不纯有瑕的意思,而是指那些过往岁月,那些褪了色仍记忆犹新的岁月,那些让人留恋也让人难过的岁月。

  什么是好的诗歌?先不言古诗,仅现代诗就精彩纷呈。也正是这些诗句,属于自己,构成自己灵魂及生活的一部分。名家有这样的诗句流传,如艾青1938年创作的《我爱这土地》,其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最是耳熟能详。

  作者李永刚在后记中这样表白:“诗,是写诗者精神世界最恰当而美好的呈现方式。”诚哉斯言。

责任编辑:王何军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