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召开市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延安市总按照 “夯实基础、强化维权、继续创新、推广经验、重点突破、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在创新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全面提高,各项工作均取得突破。全总领导来延安调研时说,延安的工会工作注重创新,有四项工作给全国带了头:一是组织建设和挂牌工作;二是政务公开职工民主评议;三是大批地培训工会干部;四是民营企业建工会。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强化干部培训工作
延安市总从“夯实基础”出发,着重抓了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工的建会入会工作。根据全市私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个体工商户较为分散的特点,在各县区成立了个体工商户联合工会和进城务工人员联合工会,在乡镇和城区工商所设立工会联合分会,工会组织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共有工会组织2747个,其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工会组织467个,农民工工会组织544个,工会组建率达到98%;全市共有工会会员25.03万人,其中入会农民工5.3万人,职工入会率达97%;已建成全国模范职工之家7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12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240个。
随着工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干部培训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延安市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组织百名以上基层工会主席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陕西工运学院进行培训,并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前来讲课,先后培训工会干部25669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工运事业的发展。
积极探索维权新路子
厂务公开全面推行
践行 “以人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是新时期各级工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延安市总从实际出发,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维权新路子,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贯彻 《工会法》、 《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规,增强了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
他们紧密结合全市企业较少、三分之二的职工分布在党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把企业长期实行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延伸拓展到党政事业单位和一切有职工群众的领域,以此为基本形式,实行政务公开职工民主监督,对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路子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积极探索。据统计,目前全市各级职工代表通过民主评议大会共提出意见和建议21023条,已解决18501条,占88%。其中县级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大会提出10021条,已解决8618条,占86%;乡镇政务公开民主评议大会提出6232条,已解决5547条,占89%。事关群众利益的大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得到很好落实。
开展送温暖办实事活动
做好困难职工生活保障
面对困难职工这个弱势群体,延安市各级工会组织协助党、政部门为困难职工的生活保障做了大量工作,履行了“三项承诺”,切实承担起“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各级工会组织为全市16738名困难职工建立了档案。市总工会号召全市职工每人每年捐献两元钱,解决困难职工过春节和子女上大学的问题,仅这一项共筹集189万元。各级工会先后筹集资金1842.2万元,救济困难职工11246人次,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和中小学3177名。每年“双节”期间,各级工会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2008年春节,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希的关怀下,市总拿出75万元慰问了620户困难职工,每户最低1000元。2004年以来,他们每年选送一批未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到陕西工运学院学习,并承担了这些学员50%以上的学费,目前已选送222名。从2006年开始,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及其子女举办驾驶员培训班,全市共培训865人。几年来,市总仅为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就支出230万元。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 “交友帮扶”对子6260对,帮扶效果良好。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延安市总积极组织实施了“1351”工程,全市各级工会干部深入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和企业改制做了大量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共筹集资金1500多万元,协助政府抓了苹果、烤烟、大棚菜等34项主导产业;市、县两级工会为46个贫困村修建学校、打坝淤地、铺路架桥、安装电话和有线电视等,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并对贫困村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工会会员积极参加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义务植树680余万株;与省总工会一起,争取并实施了“中华女职工世纪林”和“陕西职工世纪林”工程,在宝塔山等地植树10860亩、种草1000亩。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