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榆林的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为此,榆林市总工会清楚地认识到,职工群众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力量。工会组织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更应该切实履行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责任,维护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五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发展。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目标,榆林市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通过积极参与跨世纪立功竞赛、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安康杯”竞赛和百万职工技术培训、百万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了职工创新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推动了榆林的改革和发展。五年中,全市涌现出3名全国劳动模范、29名省劳动模范、151名市劳动模范,1人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
——坚持把稳定工作放在第一位,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建立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企业下岗职工、特困职工情况季报制度、职工队伍稳定情况排查制度、紧急信息报送制度和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度。他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坚持职代会民主审议,反映职工意见要求,做好职工思想教育、推动落实各项政策、妥善安置职工,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协助党政处理突发事件,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充分体现了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榆林市总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推动“两个确保”和“低保”政策的落实。认真履行对职工的三项承诺: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没饭吃没衣穿,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的孩子失学,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发生意外。五年来,榆林市总用于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的资金累计达190万元,慰问困难职工2万多人次。深入开展“交友帮扶”活动,并扩展到部分科级干部之中,共有1330名党政和企业领导干部为1765名困难职工在基本生活、助学助医、实现再就业等方面解决了燃眉之急。开展了对困难职工子女的助学活动,积极参与了省总“百户企业援助万名困难职工”大行动。榆林市总工会和6个县(区)总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市、县(区)工会全部开通了“职工热线”,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具体困难。几年下来,榆林市总工会困难援助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16135人次,对3825名困难职工实施了生活救助,救助资金达96万余元。对1636名困难职工子女进行了助学活动。救助资金累计454600元。
——坚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工作,加强维权机制建设。建立了市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与民政部门的工作联席制度。经过努力,全市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有832家,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有331家,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企业有962家,推行厂、校、政务公开的事业单位有947家。并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条例》,落实法律赋予工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权和否决权。全市各级工会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54个,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692个。参加安全生产检查5838次,参加处理工伤事故8件。
——坚持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中开展工会工作,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工会组建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事业组建工会,榆林市总工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组建非公有制企事业工会2799家,发展会员47810人。现在全市共有基层工会4392个、会员206366人。深入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先后涌现出4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149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为了加强县级工会和系统 (产业)工会领导班子的建设,全市12个县 (区)和16个市直系统工会主席(主任)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落实了政治、经济待遇。经过 “三讲”教育和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及创建 “五型机关”等活动,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全市工会经费收缴稳中有升,榆林市总工会本级经费平均每年以18.4%增长。 (吴志杰 刘海英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