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是西北有名的纺织工业城市,下岗女职工多且技能单一。为了促进再就业工作,解决下岗女工的民生问题,2002年底,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足疗这个新兴产业的要求,先后成立了市足疗保健培训学校、市足疗保健协会,制定了《足疗行业管理办法》等,促成市政府制定了 《发展足疗行业的若干意见》,并在全国率先把足疗行业纳入下岗职工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范围之内。历经多年努力,目前足疗保健行业已吸纳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16000多人,职工月收入平均超过1500元,向市外劳务输出4800多人,足疗保健经营场所发展到现在的386家,使数万个困难家庭有了生活依靠。
咸阳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成立于2002年9月,是我省至今唯一以市政府名义建立的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为了进一步拓展帮扶范围,丰富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多年来,该中心着力加强社会化帮扶大格局建设,努力把援助中心建设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
按照 “大帮扶”的工作思路,咸阳构筑了更直接、更快捷、全方位为困难职工服务的工作格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批复了援助中心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并及时拨付20万元启动费,明确每年市财政划拨60万元费用 (去年增至80万元),还要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局要全力支持援助中心的工作,为援助中心的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了延伸帮扶触角,咸阳在2004年将设立县区援助中心列为市总工会与市政府联席会议的议题,之后全市13个县区全部成立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并制定了 《县区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
咸阳市援助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扩大覆盖面、走社会化帮扶的路子,先后与市教育局共同为困难职工子女制定发放 “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卡”,截至2007年,共为2566名困难职工子女减免学杂费56万余元;与市卫生局联合发放 “困难职工就医减免卡”,规定持卡职工挂号费全免,购药费和住院费减免80%;与市司法局联合制定《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免费办法》;与市劳动局制定 《困难职工职介及培训免费规定》。通过这些政策,使数以万计的职工得到实惠。
为了拓宽筹资渠道,他们采取 “工会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广泛联系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和劳模领办的经济实体为困难职工献爱心,先后开展了 “金叶帮困基金专项救助活动”、 “为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献爱心活动”、“帮扶困难劳模行动”、 “民营企业主帮扶零就业家庭”等系列援助活动,吸纳社会各界捐款累计达200多万元。在坚持每年举办多场大型现场救助活动的基础上,援助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生活救助,而且简化手续,随时有难及时救,坚持一站式服务,保证了困难职工有饭吃、有衣穿、子女有学上。按照形势的需要,近几年又把帮扶农民工列入帮扶工作的重要日程。从2006年开始,市总工会在援助中心成立了农民工权益维护服务站,随时办理农民工的入会手续,接待农民工的欠薪投诉和其他咨询。同时在全市开展声势浩大的为农民工 “送温暖、送安全、送技能、送文化、送法律”活动,设立农民工书屋,活跃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群体综合素质,在社会上叫响了“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
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构建社会化帮扶大格局。首先,协助市委把市县区领导帮扶困难职工纳入领导干部联系点,把市直部门领导干部的帮扶活动列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先后开展了 “千名个体户帮扶千名困难职工”、 “百名政协委员帮扶百名困难职工”、 “百户私营企业主帮扶千名困难职工”等活动。其次,联合社会上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联合办学,采取 “学校减免一点学费、援助中心补助一点学费”的办法,分别在咸阳扶贫技校、咸阳劲草职业技校等五所学校设立就业热门专业22个,五年来共培训困难职工及子女3600多人,向 “长三角”、 “珠三角”地区劳务输出1800多人。市援助中心被省总树为 “全省十佳创业培训基地”。再次,为了扩大用工信息来源,他们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免费举办职介洽谈会,为职工再就业搭建平台。
五年来,咸阳市援助中心共接待职工49154人次,其中培训3600人次、劳务中介9200人次、信访接待22100人次 (其中热线电话9400人次)、法律服务1372人次、生活救助12882人次(含助学救助),发放救助金535万元,累计用于帮扶职工的资金近千万元。他们还协同有关部门追讨农民工工资286万元,协助办理职工小额贷款76人次,共计178万元。以援助中心为平台和窗口的帮扶工作已成为市总工会乃至市委、市政府服务职工的一大品牌。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