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杏林钢厂下岗工人贾运良到山西打工,施工过程中不慎从空中架板滑落跌下造成工伤,经法院裁决获赔18万元,可至今仍有12万余元未付,他75岁的父亲到渭南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申请困难援助。这是记者在渭南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看到的一个场面。
信访接待 主动协调
记者了解到,渭南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自2002年9月成立以来,尤其在全总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开通后,信访人数持续增长,几年来信访接待达2633人次,受理职工热线电话1100人次,通过与相关部门主动协调、积极争取,维护了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
2004年9月,渭南市政府依法取缔客运三轮,10多名从事营运的下岗失业人员到援助中心,要求出面帮其要回被扣三轮车,并恢复营运以解决生存问题,援助中心主任李存秀亲自接待,说服他们遵纪守法,又与相关用人单位联系,及时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稳定了他们的情绪,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就业扶持 认真负责
记者了解到:援助中心与渭南市劳动局每年至少要联合举办两次大型职介会,参加人数最多3000人,最少也有五六百人,每个月的6日、16日、26日还要举行相应的职业培训班,以此为平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他们不仅在再就业政策上逐步完善、体现职工群众的劳动权益,还下大力气创办再就业基地,深入澄城、韩城、潼关等县、市、区实地考察,先后成立再就业基地32家,直接安置了6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
他们通过实施再就业培训、寻岗推介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和典型引路帮扶,激发下岗失业人员的潜能,多途径组织、促进、引导再就业。对来渭南市招聘下岗失业人员的外地单位,援助中心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必须有正规的手续和合法的营业执照,对于劳务输出工作,更是以人员的安全和信息的可靠性为主,保障职工的权益。
困难援助 真情热心
谈及困难援助,记者看到李存秀主任不禁有些黯然,“事情太多,需要帮助、救助的人也太多,我们能做的除了热心帮助外,就是给予他们支持!”
渭南市某公司职工李明强因施工摔伤,高位截瘫,渭南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二级伤残,但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工伤赔偿,其母到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渭南市司法局冯律师免费为其打官司,但需要付近3万元的申诉费用,无助的老母亲找到援助中心,经中心与法院协调,开具了相关证明,免去了申诉费用。
通过爱心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形式,援助中心真心诚意地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从困难职工援助工作统计报表上,记者看到几年来救助金额已达775830元,切实为职工提供了周到、快捷的服务,发挥了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本报记者 柳江河 实习生 胡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