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有一个全美劳动模范排行榜,在美国打工的姚明能入选的话,那一定会被认为是外来务工青年的新时代好榜样。可惜美国啥都有,就是没咱这“全国劳模”称号。上海人对“申产”英雄抬爱,张罗着给姚明锦上添花,再来一朵“全国劳模”花戴。一个代表了质朴、憨厚、踏实形象的全国劳模和姚明现在的形象多少有点儿不搭界,上海相关负责人说话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模涵义应与时俱进,作为有突出成绩的运动员,又非常爱国,姚明无疑符合劳模标准”。
如果不出意外,姚明的全国劳模是拿定了,他将成为中国劳模史上给外国人打工从中国人手上拿全国劳模的第一人。这就会给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如果在国外打工的姚明可以成为全国劳模,那么那些同样在国外打工的中国人是不是也可以参与到全国劳模的评选中来呢?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人员在国外工作,这是一个庞大的打工人群。如果把国外打工的人员完全纳入全国劳模的评选中,也就意味着劳模作为一种品牌的输出———美国的《福布斯》不过是一本杂志而已,敢跑到中国来搞什么财富排行榜,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劳模作为一种品牌、一种文化的标识输出呢?同时,以这样的方式在国外打工人员中开展评选活动也是一种提高凝聚力的机会。
劳模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对一个人的贡献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褒奖和激励,让姚明当全国劳模的确是上海人给全国人民出了一道难题,更是对劳模涵义的挑战,当然,如果我们以此为契机,把劳模这个牌子打到国际市场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建议以美国为切入点,可以先来个全美有志气中国人劳模排行榜,等条件成熟后可以根据地区不同分开搞,比如美国西部中国人劳模榜、东部劳模排行榜等等,每年一届评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把评定劳模的范围扩大到世界上其他中国人聚居的地方。
把劳模评选活动搞到国外去,听起来多少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这种看似没有技术含量有点土气的称号有多大的感召力?笔者想起几个字:事在人为,建议大家学学《福布斯》来中国时的勇气。去年印度洋海啸灾难中,国人慷慨解囊的义举被媒体称之为世界公民意识的觉醒,说明了在一个国家经济层面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一个和平崛起国家浮出水面的今天,文化层面的崛起也在悄然开始。笔者建议,以姚明当选全国劳模为契机,输出劳模榜就是输出文化,就是确立文化影响力。 ■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