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民主在“家”中交融
——西橡建设“职工之家”侧记
对于刚刚脱困的企业而言,西北橡胶总厂职工之家多少显得有些寒酸,偌大的场地内没有像样的摆设,墙是职工用白灰粉刷的,书架和几张桌椅是职工找废板条订的,书也是职工从家里带的……
“我们这儿也有高档的地方,比如文化长廊,厂里先后投入不少钱,铺了地板,办了阅读栏,买了彩电碟机,虽然这样的活动室不多,但无论在怎样的地方,我们在‘家’图的是雅俗共赏和温馨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家’一般的民主气氛”。这是一位正在下着棋的职工的心里话。
1997年底,西北橡胶总厂到了倒闭的边缘,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分析总结教训之后,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确立为脱贫解困的突破口。大规模地创建职工之家活动由此展开,八年来,西橡在极其艰难的背景下,先后投入数十万元,其中仅2004年一年就投入20万元,修建游浴池、创建基层职工学习活动园地、翻修职工俱乐部等,尽管如此,西橡职工之家的硬件建设仍尚显欠缺,可是西橡职工之家更侧重于内涵的丰富和实在。
解读西橡的“家”,除了浅层次的娱乐学习,它其实是职工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精神之家。
长期以来,“企办社会”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疾,西橡职工之家建家不久,有职工就提出生产要与后勤剥离,这一建言迅速得到决策层的肯定,对厂医院、幼儿园、子校3年剥离的政策很快出台,第一年剥离30%,第二年剥离60%,第三年自负赢亏。剥离后,企业甩掉了企业社会的包袱,子校、医院相继盖了教学大楼、住院部,并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直到今天,西北橡胶总厂厂长黄建华仍为这项从职工之家而来的方案津津乐道。
剥离之后,职工对学校收费标准产生疑虑,工会于是要求其公开收费项目的同时,公开咸阳市教育局、物价局审定的收费标准,并按规定必须给学生出据票据。从行动上践行了职工之家权为职工掌、利为职工谋、事为职工办的职能。
在西橡,职工之家绝不限于“吹拉弹唱”之类的琐碎事,几乎所有重大改革举措,都是从“家”里的职工中来,再到“家”里的职工中去。1999年以来,西橡先后召开18次职工代表联席会议,讨论审议了合理调整优化劳动方案、增资方案、安居工程规划、房屋交易办法等一系列重大事项。通过民主程序,职工群众的“聚焦点”、廉政问题的“多发点”、领导班子的“易燃点”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如今,西橡职工都会将自己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带回“家”来征询,民主之家在吹活干群关系的同时,也吹活了西橡“家”的概念和内容在这里得以不断拓展和延伸。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