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岳文龙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六院)是中国航天液体动力的摇篮和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六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液体动力改革发展实践,坚决当好服务强国强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六院智慧、六院实践和六院力量。
一、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增强液体动力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
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六院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核心要义,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人才基础,不断推动航天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全力打造航天液体动力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液体动力前进的理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上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动力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强调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脉搏、把握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作出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坚定的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液体动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液体动力跨越的必然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我们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技术革命新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液体动力作用,全力支撑新时代强国强军伟大事业。
坚定走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落实液体动力首责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新质生产力以高新技术、高级人才、现代治理体系为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孕育未来产业,已在实践中展示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六院必须坚决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本职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部署,瞄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首责,培育发展壮大具有液体动力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液体动力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液体动力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
二、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赋能液体动力高质量发展创新潜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中国工会十八大也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精神和奋进力量。”劳模工匠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六院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成的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其丰厚的创新土壤、集聚的创新能量、丰硕的创新成果,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力。
以劳动竞赛为平台,筑牢技能技术基石。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六院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宗旨,创新建立劳动竞赛四级联动机制,强化职工技术协会建设,夯实技能人员技术基础。通过开展“名师讲堂”、工艺技能人员技术交流、技术论坛、绝招绝技展示等方式,让更多技能人员有机会与工艺专家、技能大师切磋技艺,大幅快速提升了技能人员的岗位能力。全院现有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1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国家级工作室3个、国防邮电工会示范性工作室1个。有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牵头工作室加入了陕西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性工作室联盟阵营,极大地发挥了航天技术优势,助推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项目为依托,强化技术成果转化。六院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才的标杆示范和带领技能人才队伍整体提升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发挥其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以新科技、新技术为核心,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围绕液体动力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卡脖子”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和职工创新成果数据库,为人才培养、成果孵化提供技术保障,使劳模示范引领从“培训型”向“创效型”转变,不断提高液体动力的整体生产制造能力、技术含金量和行业领域的技术水平。
以专业技术为抓手,打造工作室特色品牌。劳模创新工作室以重点难点技术问题为牵引,持续解决了以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自动器生产、精密加工等为代表的多项科研制造瓶颈,实现了工作室从制造产品向“智”造精品的跃升;以“弘扬精神、创新技术、培育人才、传承技艺”为宗旨,带动众多年轻职工迈进先进行列。近几年,全院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50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3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300余项,其中1项获国际专利局授权。
三、扎实落实新质生产力,打造液体动力高质量发展人才合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需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需要更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建强人才梯队,深化航天液体动力战略人才蓄水池。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六院总结出了“技能助力成长、技能助跑成才、技能助推成功”的“智”造文化,形成了精英领军、突击手冲锋陷阵、生力军迅速成长的技能人才梯队,打造出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液体动力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航天液体动力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立足工程实践,打造“理论+实践”复合型人才练兵场。劳模创新工作室将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线新质生产力,以重点型号、重点项目、重大专项任务为依托,引导工作室建立重大专项制、技术联动制等实战练兵机制;以项目任务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建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工艺技术、生产制造等全过程柔性联动和快速响应系统,实现领衔人“火车头”带动向“动车组”全员驱动转变。
后续,六院工会将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着力点,汇聚航天液体动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建立完善创新工作室融合机制,营造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构建以“精神+传承+技能+创新”为基础的工作室融合体系和以“品牌+资源”为基础的工作室联盟机制,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努力营造“强强联合、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持续提升创新工作室攻关能力,构建先行先试的工作格局。以“高知+高技”双高人才互动为依托,充分利用3D打印、数字仿真等“智”制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数字世界多次迭代,物理世界一次成功”目标,推动航天液体动力产业链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从“1到N”的全链条突破。三是切实发挥创新工作室示范效应,筑牢航天报国的精神高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赓续传承航天系列精神,坚持开展好劳模工匠进车间、进班组宣讲活动,用心用情讲好劳模故事,厚植工匠文化,以“匠人匠心”引导职工争做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战略高科技行业,是强国强军的核心力量。六院作为驻陕央企,要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不断发挥劳模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勇当航天液体动力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排头兵,持续推动航天液体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