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陕西地建集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坚定不移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实践,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努力实现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安全发展。
一、发挥理论学习的“加速器”作用
陕西地建集团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在学习重点、方式创新、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是全面系统学。集团党委先后以党委会“第一议题”及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原汁原味、逐字逐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核心内容及主旨要求。二是融会贯通悟。把新质生产力理论与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中心组成员深刻体悟到,新质生产力既与“四新”要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更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引领力量、关键路径和动力支撑。三是联系实际用。新质生产力是一道“必答题”,虽然解题方式各不相同、因地制宜,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集团党委锚定功能定位,致力于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国企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找准着力点、突破点,探索给出地建式“新解法”。
二、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集团累计投资近10亿元建成全国首个以土地工程为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等10个高端平台和8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个科研基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要素较为丰富,荣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6项、获批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515项,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土地工程领域专业化、产业化的大型省管企业,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更有责任在科技创新上作出更大贡献。一是加强农田高产高效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集中精力开展土体有机重构与耕地质量提升原创技术攻关,多措并举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二是聚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污损土地修复、人居环境提升及盐碱地治理等领域关键技术、工程实践的系统性集成研究,建立高效率、低成本、易推广、低碳化修复治理技术体系,适时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泥炭土引进开发,带动退化土壤修复、城市立体绿化及矿山生态修复等产业发展。三是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持续健全完善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培育新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创新联合体,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三、发挥产业焕新的“倍增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近年来,集团逐步形成了以土地整治业为基础,生态地产、现代酒店业融合发展、联动齐进的产业体系,累计整治土地超100万亩,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新增耕地指标60余万亩。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努力在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上再立新功。一是在“农田增效”上下功夫。在关中区域探索开展万亩级智慧农场试验示范项目,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技术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引入农业生产,实现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二是在“农田提质”上下功夫。当好“土医生”,依托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和建成的全国最大的耕地土壤库,对问题土壤进行症状识别、病因分析、对症下药,助力提升农田质量。三是在“农田扩容”上下功夫。加快推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污损土地修复、建设用地整备、盐碱地综合治理等技术推广应用,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四、发挥深化改革的“助推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我们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董事会规范运作水平。深入推进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改革,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潜能。二是全力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断强化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深入推进亏损企业治理专项行动,坚决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三是加大企业间协同发展力度。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新机遇,寻求新增量、创造新变量,着力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相互赋能、彼此成就,形成更多的产业链互补、上下游融合发展的产业共同体。
五、发挥人才资源的“驱动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目前集团系统管理团队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占85%,博士研究生过百人,柔性引进院士5人,聘任国内外专家顾问30余人,科研团队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做足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质”人才准备。
一是创新选用机制,做大“蓄水池”。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专业实用人才等,依托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等各类资源优势,打造土地工程行业的“人才高地”。二是创新培养机制,搭建“大舞台”。聚焦平台、人才、成果联动增长,实施四项“育才工程”,自主培养一批具有土地工程实践经验的科技创新人才。三是创新激励机制,保证“动力源”。建立健全以《领导人员鼓励激励办法》为基础的“1+N”制度激励体系,充分发挥职位、薪酬的杠杆作用,不断释放人才创造活力,促使人才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集聚。
新征程上,陕西地建集团党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国资委党委工作要求,以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积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建实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蓄势赋能,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陕西地建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