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工人日报》记者 毛浓曦)南郑县红庙供销社在扭亏改革中开发建成了综合楼,其中的商用房每年为企业增加收入不菲,但在第二轮招商中,7名职工以内部职工优先为由不愿其他企业进入,并要求按原始低标准租赁。矛盾摆到了供销社职工代表工作室,经过反复沟通、协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兼顾职工的利益诉求,使矛盾化解,企业每年多收入80多万元。
近年来,南郑县供销社系统工会,以职工代表工作室为平台,不仅组织动员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收集合理化建议620条,推动企业改制提案194件,经职代会审议采纳348条(件),直接创效540万元;而且在企业改革改制中,引导职工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理性维权,化解多起劳动纠纷,调处职工历史遗留问题4起。
该县供销社联合社成立于1952年,下辖3个县直公司、10个基层供销社。截至2015年底有在册干部职工258人,其中在岗124人;另有离退休593人。随着县属企业改制,特别是集体企业改制推进,过去遗留的体制和现行的运行机制摩擦碰撞悄然升级。“虽然企业的改制方案由职代会审议通过,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遇到一些棘手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平台,协商化解矛盾、监督执行,职工代表工作室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供销社系统工会主席刘振鹏说。
据介绍,该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有三:一是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基层改制企业创建职工代表工作室后,企业党政工领导每季度到工作室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工作室负责收集整理职工平时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代表职工在职代会上提出;二是推进企务公开,基层企业改制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在召开职代会前,要在工作室征求代表意见,特别是企业拆迁、搬迁、开发和零资产、负资产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方案等,逐项公开,接受监督和询问;三是提供培训。
职工代表工作室的方便快捷和扎根职工,很快受到广泛认可,维护企业和职工的优势逐步凸显。汉山供销社部分职工要求分干吃尽680万元拆迁补偿。工作室立即引导职工对企业性质和财产积累过程、支配方式进行再认识,宣传涉农集体企业一要吃饭、二要发展的改制原则,并由工会与企业行政协商,出台了一个维护大多数职工长远利益的安置、发展方案,获职代会通过实施。最终,先后有10名职工创业成功,在8个镇创办农村中心超市9个,提供岗位60个,下岗职工全部实现再就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