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记录了大观园中祭花神的场景:“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芒种》创刊号
方云还提到,“有两本很知名的杂志,一是《芒种》,一是《收获》,这都与笔耕相关。”《芒种》杂志诞生于1935年的中国,虽然北望已见狼烟升起,文坛亦是阴霾笼罩,但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激烈、复杂的思想交锋,对于文学来说,倒不失为一个耕耘播种的节气。《芒种》1935年3月5日在上海创刊,由徐懋庸、曹聚仁主编。创刊号的封面上,一幅木刻“牛耕图”,更能说明编者办刊思想,柳枝低垂,农夫赶牛犁田,“表示接近农民生活,也含着勤劳耕作了待秋收之意”。以“芒种”为名,大概也寄托了主编者的希冀,“虽然收获未可逆料,但在耕耘的季节,地之子总要辛勤耕耘的,刊物封面上的牛耕图就是形象的表征。”
《芒种》先由上海群众杂志发行,第一卷第九期起由北新书局发行,同年10月5日出至第二卷第一期停刊,共出十三期。
“芒种是个特殊的节气,包含着收获和播种两种信息。”方云说。作为一个反映物候的季节,在民间芒种充满紧迫感,但也因此衍生出丰富含义,成为我们歌颂耕耘、歌颂收获的季节。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