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世界唯一,每年慕名而至的各国游客达200多万人次,而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人 “只知法门寺,不晓扶风县”。对此,扶风县政协主席黎焕焕及十多位扶风县政协委员联名提议将扶风县更名为法门寺县。 (6月6日 《华商报》)
近年来,我国各地更名之风愈演愈烈,正如提议扶风县改名的政协委员黎焕焕所说,九寨沟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把原来的县名南坪更名为九寨沟,举世闻名的安徽黄山,也把县名、市名改为黄山县和黄山市,云南思茅市因普洱茶更名为普洱市。
但是,黎焕焕可能忘记了一些失败的例子。1994年,湖北将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但是,由于原有地名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淹没,不得不于两年后恢复了“荆州”原名。而湖南新晃、贵州赫章、贵州水城等地为了争夺“夜郎县”地名进行的激烈竞争,被学者认为“今天的夜郎之争,都是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与研究夜郎没有什么关系”。
可以说,地名更改之乱相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反感。联合国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曾指出: “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但是,一些地方常常为了经济利益、商业利益甚至为了迎合迷信而随意抛弃和篡改地名,实在荒唐!
应该指出,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上升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来看待地名的更改现象,而不应被经济利益和商业追逐所裹胁。
就扶风县来说,政协委员建议的着眼点显然是立足于经济利益。笔者以为,现实中一些地方的名字更改,事先不征求公众意见,事后不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已经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这也是扶风县不得不注意的事实和前车之鉴。 □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