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也有假的!这已经不是新闻了,网上早已有人揭秘了假鸡蛋的制作全过程。南京市民蒋女士可能也有耳闻,所以,当她发现鸡蛋煮熟后蛋黄不碎,不掉渣,反而像个弹球时,就怀疑可能遇到了传说中的假鸡蛋。
但她把鸡蛋送去检测,经过食品药品监督、农林、工商、质监、卫生等五部门开了半天会,结果还是搞不清。理由是各部门分管不同环节,没办法独立检测;并且鸡蛋也没有一个国家标准,没办法确定到底鸡蛋里该含什么成分。(据新华社《现代快报》报道)
我们能造出导弹,却还辨不清真假鸡蛋。最搞笑的还要属工商部门,说他们负责流通领域,只能检查鸡蛋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至于鸡蛋是鸡生的,还是人造的,他们追查起来也很有难度。看来到头来,还得靠咱老百姓自己凭感觉、做实验来辨认,这故事听起来的确像个小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曾高声呼吁,管好食品质量,别让老百姓都当兼职“化学家”了。但是,面对这样的情景,不当“化学家”又该怎么办?
鸡蛋这些初级农产品,还没有相关标准和机构能检测真伪,这让我们怎么吃得放心?
美国就有专门的 《蛋类产品检验法》。
当然,食品安全标准要完善,监管法规要细化,监管执法更要强化。但还不能忽视企业和个人的诚信自律,也就是温总理强调的“道德的血液”。毕竟,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众多环节,检测标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提升人们吃的信心,不要人人都当“化学家”,不仅需要硬约束,还要靠心中的道德律。
另外,那些假这个假那个,都是谁发明的呢?如果把这些聪明才智用到正地方,那得捧回多少诺贝尔奖啊。看来,引导也很重要。 (丁永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