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鬲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一)
2011-09-23 02:35:40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鬲开创了我国文化史的先河,它对人类文明的创立、发展、传承,起到过奠基的作用;为铸造艺术、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文字的发展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就文化价值而言,鬲不但是中国文化的早期文明成果,也是中华古文明的瑰宝。鬲推动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
    一、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生活方式还没有完全脱离自然状态。到了新石器时代,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陶器的出现,尤其是鬲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鬲等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使人类可以将谷物作为自己日常的固定食品,也就可以定居在一个地方以种植谷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对鬲等陶器的制作还只是刚刚开始,鬲和它所衍生出的炊具的功能还没有充分被人们利用,因此,人们还没有把谷类作为自己最主要的食物,定居的农耕文化也就只是刚刚开始。后来,随着制陶工艺的不断发展,红铜的发现并使用,以及人们对炊具的充分利用,谷物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主食,因此,定居的农耕文化方式就正式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
    二、人类生活方式随鬲而变鬲等陶器的出现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鬲等陶器工具的制造是人类制造工具的一次大飞跃。新石器时代是以制造斧、锛、锄、耜、刀等为重要标志,鬲的出现把人类制造工具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发展到制造生活饮食工具,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实现了一个重要跨越。
    其次,鬲在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谷物开始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人们对其他食物的烹制方法也有了全新的变化,由鬲演变而来的其它炊具更是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鬲是主要用来煮饭和烧水的,它煮的食物主要是粟和黍,因此,粟和黍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以后,鬲等陶器也就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用具。
    再者,鬲等陶器的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美术的发展。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在陶器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鬲等陶器不但造型各异,颜色也不同。商代以后,制陶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瓷器的制作,推动了瓷器制造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门类。
    第四,随着陶制的鬲逐渐演变成为记录历史和祭祀的主要载体,鬲又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鬲在古代先人生活中出现至消失,大约共存了二、三千年时间,但鬲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推动却是不容忽视的。
    鬲对饮食文化的贡献一、从粥谈起——鬲与饮食文化
    新石器时代,我国进入农耕社会,人们的饮食开始以谷物为主,商代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中就记载了禾、麦、黍、稷、稻等农作物。谷物的出现以及人类农耕文明的发展、鬲等陶器的出现,使粥这一古老的食物的产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从汉字“粥”的字形及字义也能看出“粥”与鬲的紧密联系。“粥”在《说文解字》中本作“”,两边的“弓”是鬲在烹煮谷米时冒出的蒸气,就像米置于鬲中烹煮之状,这也是粥的本意解释。按《说文解字》中粥的字形来看,用鬲烹煮谷物才称其为“粥”,也说明古人发明了鬲以后才发明了粥这种食物,这也是粥的起源。正因如此,鬲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没有烹饪谷物的器物也就没有粥的出现,鬲正是这种煮粥的器物。依此来看粥是因为有鬲而发明的食物。
    中国饮食文化成形于周秦时期,那时农耕文明已相当盛行,人们以谷物和蔬菜为主食。随着饮食的丰富,鬲不再仅是煮粥的炊具,已经逐渐演变为煮粥、盛粥兼而用之的器具。据《说文解字》说,鬲的容量是五斛,而一斛是一斗二升。实际上商周时期的鬲有大有小,小者容量仅够一人饮食一顿,有人据此推测说,当时可能是分餐制,即一人一鬲而食。后来,人们也用鬲作祭祀的礼器,用作盛祭品。鬲的精良与否及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其使用场合和使用者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粥是因鬲而生的食品,它在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主要地位也是因鬲而有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我们今天享受着千古美味——粥的时候,不应忘记它是源于一个古老的炊具——鬲,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鬲文化。
    二、鬲与蒸的关系蒸是华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蒸的起源和鬲有何关系呢?在央视《天工开物》中,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戴吾三研究员指出,鬲的出现和使用为产生蒸这种烹饪方法奠定了基础。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使用鬲等炊具煮食物时,发现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温度很高,于是古人想象是否能利用蒸气的高温来使谷物和肉类变熟。由此,古人们开始在鬲的上面加放器物来聚集蒸气,通过长期生活实践,终于发明了箅子。起初是在鬲的腹部加放箅子,然后在鬲的上部加上盖子来蒸食物。但是这种方式又对煮炖食物造成不便。后来,智慧的古人干脆将鬲和甑组合使用,发明了甗,下面可以煮炖食物,上部可以同时将食物蒸熟。于是,蒸这种烹饪方式开始推广和盛行。在谯周的《古史考》记载:“黄帝时有釜甑,饮食之首始备”,“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现在,鬲虽然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蒸却一直沿传下来,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烹饪方式之一。
    三、鬲促进了烹饪方式的变革中国人把做饭称为“烹饪”,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位“烹饪师”。什么叫做“烹”,一般认为“烹”是指烹调方法,但它的本义是“煮”。煮菜、煮饭、煮茶、煮酒都是烹。
    烹饪是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而演变的,由《诗经》及其他古籍所见,中国古代的烹饪方法,主要以置于明火烤炙为主。由最初的“钻燧取火”到一万多年前我国陶器的出现,古代中国才进入了烹饪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烹饪工具就是由陶鬲以及由它演变而来的甗、甑、釜等炊具,这些为烹饪方式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正是人们发明了鬲这种古老的炊具,进而使人类的烹饪方式随着炊具的不断变化,而日益丰富多彩。熬、煨、煲、涮等烹饪方法正是因为鬲以及由鬲演变的炊具演变而来的,从而使中国原始烹饪的发展到了最高阶段。
    四、鬲催生了炊具发展炊具是饮食烹调的生产工具,不同性质炊具的产生和变化,决定着不同的烹调办法,烹调的菜肴风味也不同。从炊具的角度,烹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无炊具烹、石烹、陶烹、铜烹、铁烹等阶段。
    鬲作为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华夏民族最基本的炊具,可以说,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从鬲开始的,鬲不但开始了我们的饮食文化,而且衍生了许多其他炊具,如灶、鼎、甑、甗、釜、鬶、斝等,使我们的饮食文化不断地丰富。尽管以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们使用的炊具从材料、做工和形状等方面都可能大不相同,但是,炊具的功能却基本没有变化。
    我国的传统食具文化是同陶文化密不可分的,它体现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陶文化,它影响并伴随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我们的祖先最先广泛使用的陶食具就是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食具文化理解为功能性的陶文化,相应地,最初以鬲为代表的陶文化则可理解为本质性的食具文化。
    (本文选摘自《鬲与鬲文化》)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