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10-15
外婆的三间老屋就坐落在一个像“沙发”的山凹里。老屋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不得而知,外婆也没有告诉过我,大约她也不知。墙体被烟火熏得漆黑,正面墙上依稀还有外公祖父当年书写的“仁义礼智信”的字样,估计至少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外公50多岁就去世了,外婆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都早已出嫁,二姨远走河南,小姨嫁到数百里外的丹凤,只有我们住在本地,离她一小梁之隔。晚年的外婆可以跟随任何一个女儿居住,可是她舍不得离开自己的老屋。她说,老屋是祖宗留下来的根儿,得守住。她说,屋不住,没烟火,几年就朽坏了,可惜啊!她还说,老屋是外公的伴儿,外公就埋在老屋后边的山梁上,他能看得见老屋。
就这样,晚年的外婆孤苦伶仃坚守在这三间老屋里,自己养猪养鸡养蚕,自己务农种地。外婆很贤惠,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学得的一些小医术,现在派上了用场,为附近的乡亲免费治诸如脱臼、骨折、小儿吵夜、妇科等疾病,深得乡亲们的爱戴。大家亲切称外婆——老屋场三奶奶,喜欢隔三差五往外婆的老屋跑。外婆老屋里就人来人往,乡情融融。外婆并不寂寞,日子过得还不错。
随着时光的流逝,外婆一天天变老。外婆有了很深的心思,她在想,她死后老屋怎么办?谁来承传?谁来为它坚守?她百年后这屋场还有现在这样的人缘吗?
外婆当然从她几个外孙想起。当时外婆首选的是我,我为大外孙,而且十几岁前一直是外婆带大的。然而,我很快考取师范学校,跳出龙门,后又追着老婆调入县城工作,看来让我来守老屋是没有指望的。外婆接着想到在附近工作的二弟,一番苦口婆心的工作,二弟还真接受了外婆的要求,住进了外婆的老屋,我不知道外婆有多高兴,那几年她精神矍铄,好像越来越年轻了。然而,这种好景并不长。
二弟也很快逃离乡
村转行调进县城,
老屋依然只剩
下孤零零的
平时隔三差五去探望外婆的父母也一天天变老,外婆如果有一天生活不能自理谁来照看呀?在小姨回来探亲的当儿,父母与小姨终于商量决定,由外公本家的侄子继承这栋老屋,并承担外婆生前的生活照料,外婆身后的安葬。外婆想到老屋总算有了传承,便同意了。
1994年的正月,一场奇寒袭击了我的故乡,本来衰弱的外婆感冒了,接着就发生了中风,在床上只躺了两三日就溘然长逝了。没有麻烦我们,也没有麻烦他那位有着继承权的侄子。我们将外婆所有的家产,包括那面柴山全部交给那位外婆的侄子。我们没有什么要求,就是要他一定要替外婆守住这栋老屋。记得他的头像啄木鸟一样捣着。
然而,这位侄子继承外婆老
屋的目的并不是守着老
屋,而是想弄一块庄基地
盖新房。他拆掉了外婆
居住了50多年的老屋,
在另一处修建了新房
子。这位侄子与邻里多
有不睦,为些许小利与自
己的胞兄反目为仇,不久
又将自己的新房子,连同
外婆留下的柴山一起变卖
了,背井离乡去了湖北。
最为可恨的是,临走时,为
了得到区区几百元小钱,
他竟然将外公坟边的松树
砍卖了(在我们家乡,砍坟
上的树是一种对亡人的大
逆不道)。这些松树都是
外婆亲手植的呀!这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清明回家为外婆扫墓,目睹外婆的老屋场,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老屋,更不用说当年那融融的乡情,心中不由黯然神伤。外婆的老屋永远消失了,乡村许多老屋也正在渐次消失,带有古风的乡村会不会也随之消失呢?
◎姚元忠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