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我们几位朋友相约一起去拜访一位文化前辈。前辈早已退休,带着老伴回了乡下老家,在那蟒岭山沟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写作。我们去时,正是一个久雪之后的晴日,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前辈坐在向阳的台阶上晒太阳。身边有几,几上有杯,有书,书页翻开。他没看书,而是侧卧椅间,右手夹笔托腮仰脸看着远处的蟒岭山剪影凝思。我们进了院子,到他面前了他还没回过神来。就有朋友开玩笑曰:“老师,参禅呢。”
“正是,”前辈回过神来一看是我们几个,他微微一笑说:“还真是在想禅的意义呢。”
禅是什么?我曾想接近禅意,使自己思想睿智,活得坚强,也诗意些。但我知道禅不立文字,难以说清。在我读过许多书之后,在我经历多了之后,方有悟,禅应该是这样的。通过一个事例来说吧。我以为禅的境界就像是一片澄澈明净的湖。我们去扔进一块石子,湖中水花溅起,涟漪散远,但末了都被湖水默默涵纳。有树叶飘落,湖水也静静接受。哪怕是有人朝它吐口唾液,抑或便溺,湖水也会泰然包容与消解。但湖水又并非一潭死水,相反,它生机勃勃。在那里我们既能看见鱼翔浅底,也能看见鹰击长空。既能看见“杨柳岸晓风残月”倒影的美丽,也能看见“接天莲叶无穷碧”夏花的绚烂,还能看见秋叶如蝶、雪落无声的静美。而当微风拂,涟漪轻起,波漾远天,又是另外的景致。风狂雨骤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更是惊人之景。雨霁云散,则一切如旧,更美雨后复斜阳,静且绚丽……湖,仍是那片湖啊!若把这片湖水放进我们的心里看如何?那就是禅境!那就是禅!
接近禅意,将禅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体现在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上,就是“应物而不累于物”,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认真应对俗世生活,为自己、亲友和社会尽心尽力,又能跳出世外,荣辱成败都是歌,看淡一切。
现代人是应该接近禅意,讲点禅修的,这样就能够让我们在纷繁的世俗生活中听从真善美的召唤,不为物所役,活得自然、宽和、真诚而洒脱。□韩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