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自古以来农业发达、商贸繁荣。虽然明清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咸阳地区的工业主要以手工业和分散生产的作坊为主,但受独特的区位优势影响和灿烂的历史文明滋润,咸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开展革命斗争最早地方之一,也是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陕西领导工人运动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咸阳工运事业是早期共产党人探索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李子洲、刘天章为代表的旅京陕西青年学生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于1922年10月在北京组建共进社,出版进步期刊《共进》。随着革命的深入,部分社员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8月,李子洲、杨晓初、杨明轩等共进社主要领导人来三原渭北中学任教,公开讲授《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社会科学概论》等革命理论,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咸阳地区的传播。1925年7月19日,共进社全国第二届代表大会在渭北中学召开,魏野畴、杨明轩、刘志丹等人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进行工人运动等问题。
1925年9月,中共三原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咸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诞生,支部领导三原、泾阳等地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为配合国民政府北伐,三原党组织以国民党党部的名义,领导三原地区包括工人在内的各界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个时期,魏野畴、黄子文、严先念、张含辉等咸阳籍工运先锋宣传革命思想,率先在三原地区点燃了咸阳工人运动的星星之火。
1926年12月,共产党员乔国桢等人从毛泽东在广东举办的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回陕,来到三原武字区(今三原县陵前镇),发动群众运动,为武字区后来成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奠定了基础,1927年5月乔国桢等人在三原组织召开了万人参加的五一纪念大会。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曾参加由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三原籍共产党员黄子文,1927年10月从武汉返回陕西后,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回三原重新组织武装斗争。
1928年2月9日,黄子文、唐于怀等人在武字区召开大会,成立武字区农民游击队。随后,黄子文、习仲勋等人领导农民游击队活跃在武字区一带直至1930年10月。1931年5月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中共武字区委(又称三原区委)恢复成立。1932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在三原建立苏维埃政权。5月成立渭北苏维埃政府,武字区雇农工会一并成立,选出工会执委7人,任命顾先臣为主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咸阳地区第一个工会组织。
雇农工会随渭北苏维埃政权从1932年5月成立到1933年8月遭敌残酷围剿失败,一年多的坚持中,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反动统治,为咸阳乃至陕西地区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渭北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的习仲勋曾在1945年7月11日召开的中共西北区党的历史问题座谈会上提到:“渭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工、农、妇等群众团体及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武装。”在《回忆在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岁月》一文中,习仲勋写道:“渭北苏区的斗争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咸阳工运事业是陕西工人运动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咸阳工业水平相对落后,加之长期游击战争,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工会的作用认识不清。1935年11月27日全总西北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发表了《在苏维埃政权之下工会的作用与任务》,指出“工会是苏维埃最重要的群众柱石,是党的路线在农村中最可靠的传达者。”12月13日,全总西北执行局和陕北省总工会筹委会联合发出号召,就“吸收每一个苏区工人、雇农加入工会”等提出八项要求,作为当时工会的主要工作,号召全苏区工会干部、工会会员用全力来实现。从此,咸阳境内隶属于陕甘边南区的赤水(今旬邑、淳化一带)、淳耀(今淳化、铜川市耀州区一带)、新正(今旬邑、彬州和甘肃正宁一带)等县纷纷建起工会组织。1937年2月赤水县工人抗日救国会成立,8月改称县总工会,1937年3月淳耀县工会成立,1940年新正县总工会成立。1937年6月9日出版的《新中华报》报道称:“中宜、赤水、鄜县、淳化等地,已组织了两千八百余名的工人,……,在下层正式建立了五十四个乡工会,工人对工会已有认识,并且在不妨碍统一战线的原则下,在工会工作团的领导下,工人进行了许多合法的斗争,……”
1938年7月底,淳耀县工会在淳化县桃渠原召开工人代表大会,到会代表40人。此次大会全面拉开了咸阳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序幕。在随后的抗战时期,淳耀县工人为抗战出力又出钱,他们积极响应县工会扩兵号召,大批工人自动涌入部队,全县新兵中工人占到40%以上,五区四乡和四区一乡的新战士完全是工人。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到征收救国公粮过程中,淳耀县鞋工张玉明,按征收条例是免收的,但他坚持一定要出,他在群众会上说:“出公粮,是为帮助前线打鬼子,我一家五口,就靠我这两只手过活,可是我情愿卖两双鞋,出一斗救国粮。”
从1937年1月至1947年2月,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在咸阳驻扎近十年之久,领导当时分属国统区和陕甘边区的咸阳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37年1月,因张学良、杨虎城的东北军和西北军被蒋介石调离陕西,中共陕西省委机关被迫从西安迁到泾阳县云阳镇,以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的名义做掩护,领导全省国统区党的组织和抗日救亡运动,下设工人工作委员会等多个部门。1941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迁至马栏镇。随后的六年时间里,马栏成为陕西国统区和咸阳境内边区工人运动的指挥中心。
中共陕西省委职工工作委员会在泾阳和马栏革命期间,先后在西安、蔡家坡、宝鸡等地组织多次罢工等工人运动,领导成立邮电工会、铁路工人工会、印刷工人工会、纺织工人工会等多个产业工会。时任陕西省委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的胡明达,1932年响应中共陕西省委“工人到红军游击队中去”的号召,在前往渭北三原参加红军游击队中途被捕入狱,1938年底担任省委候补委员、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后任省委委员、省委职工部部长,1941年4月,改任省委职工委员会书记和省委监察委员会委员,1946年11月在商县的战斗中牺牲。
1943年初,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22位受嘉奖干部题词,驻马栏的关中分区领导干部占到三位:习仲勋获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关中分区司令员文年生获题词“生产教育两者兼顾”,赤水县委书记任成玉获题词“为群众谋利益”。从毛泽东这三个题词可以看出,在习仲勋同志的示范带动下,当时咸阳境内边区的工运事业在关中分区领导干部为民谋利的实际行动中,赢得了党的高度肯定和人民群众鼎力支持,为推动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工运事业蓬勃发展凝聚了强大力量。
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咸阳工运事业是保证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培养战时工作的青年干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主持开办了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1937年10月第一期在泾阳县斗口镇开学,包括咸阳在内的关中各地民先队向训练班输送100多名学员参加首期学习。1938年1月迁至泾阳县安吴堡,被称为“安吴青训班”,青训班将学员中是工人成分的编成职工连。朱德亲赴青训班视察并作了题为《抗日形势》的报告,林伯渠经常在青训班为学员讲课。
1938年2月后,各沦陷区来西安的流亡工人日渐增多,仅同蒲铁路流落西安的工人约3000多人。其中,许多先进工人找机会赴延安参加抗日,还有相当数量的铁路、兵工、机械、电器等行业的技术工人,他们都是革命所需的中坚力量。1938年3月,青训班根据实际,在职工连的基础上组建职工大队,下设4个中队,据统计,从1938年3月职工大队第一期开学,共培训学员453人;6月第二期开学,学员589人,其中女工10余人。据陈希文《安吴堡职工大队概况》记载,第二期学员主要来自各省特别是包括上海、济南、汉口、重庆、郑州、西安等工业城市在内的产业工人,其中铁路员工达到384人,另外兵工厂、纱厂、机器工人、汽车工人均有数十人。职工大队在课程配备上,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主要开设基本政治常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抗日军事问题、职工运动的统一问题、文化课和辅助课。1938年8月,职工大队迁往延安并入抗日军政大学,序号为抗大第二大队。
时任青训班职工大队的领导中,大队长张浩,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党的六届中央委员;教务主任曹瑛,解放后先后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纪委常委等职务;副大队长董昕,1990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共培训学员两期,他们大部分在结业后被派往延安工厂工作,涌现出了大生产运动中工人的旗帜赵占魁等一大批劳动模范。1939年10月5日,毛泽东题词盛赞青训班“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
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咸阳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为民族解放和中国工运事业奋斗的党员斗士。魏野畴,1898年3月出生于兴平,1923年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创办《西安评论》并发表《敬告西安工友》文章,对冒牌工会进行抨击,号召西安工人组织自己的工会,1925年9月10日领导成立西安总工会,为1927年5月成立陕西全省总工会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928年4月在安徽阜阳被害。张含辉,1900年出生于兴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中共陕甘区委为组织领导陕西工人运动,成立陕西全省总工会,张含辉等13人被选为执行委员,1933年4月在陕西省南郑县遇害。马文彦,1902年出生于三原,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受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邓中夏派遣到郑州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后相继成立陇海铁路总工会、郑州豫丰纱厂工会、新乡纱厂工会、焦作煤矿工会、开封兵工厂工会等,同年9月,筹备成立河南省总工会,任委员兼秘书。严念先,1903年出生于乾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担任陕西全省总工会执行常委,领导西安地区的工人运动,1929年在山西省太原市遇害。这些人同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的全体师生一道成为了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体现了咸阳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28年期间,在党的领导下,咸阳工运事业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咸阳工人阶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重温这段历史,对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锐意开拓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开创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新局面,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宏伟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郝新文
(参考文献主要有:《陕西省志》《陕西省工会志》《咸阳市志》《咸阳市工会志》《西安市工会志》《河南省工会志》,三原、泾阳、淳化、旬邑、彬州、长武、乾县、兴平等市县志,《咸阳文史资料·第五辑》《渭北革命根据地史》《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熔炉·丰碑:安吴青训班文献集(下册)》《西北革命根据地回忆录精编5》《陕甘宁边区的民众运动》《旬邑文库:红色马兰卷》《抗战中的陕西民众》《安吴古堡的钟声:安吴青训班史料集》等,以及旬邑、三原、泾阳、淳化、兴平等县市总工会提供的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