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是耀州青瓷的著名产地。在耀州瓷中,有一款中外驰名的瓷器:倒流壶。
非常有幸,我曾经在耀州瓷的生产地——陈炉陶瓷厂附近的税务所工作过两年。由于多次实地参观过,对其生产制作的过程并不陌生,但仍时常感叹耀瓷的精美和发明的智慧。
倒流壶成了当地的地域名片。外地游客北上途径黄堡镇街道地段,会在不远处的高空看到一个巨大的倒流壶。再往前,又能看到另一个巧夺天工的倒流壶雕塑,这就到了耀州博物馆。很多游客其实不会想到,这种看似普通的倒流壶,却有着难以想象的设计构造雅趣。
人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耀州瓷中的倒流壶是在彬县出土的。1968年,彬县城关镇的一位村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瓷壶。1982年,他的亲戚高立勋回乡探亲时,见到了这个古色古香、刻有精美花纹的瓷壶,觉得这个东西大有来历,就上交给国家。后来经过专家鉴定,确认这是北宋时期的成品,壶身还绘着罕见的凤凰纹。
现在,倒流壶成了一种工艺礼品,无论人们走到铜川任何一家瓷窑、瓷器店,都能看到大小不一的倒流壶。此壶成了名副其实的、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佳品。
倒流壶,又称倒灌壶、倒装壶。据资料记载,倒流壶在宋代时最为出名。到了元代,其工艺发展得更加炉火纯青。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按这三道工序烧制好后,再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元代倒流壶。由于该壶和传统的壶顶注水法不同——是把壶倒过来,将水从底部注进壶里,放正后倒出,因此被称为倒流壶。
倒流壶没有可掀开的壶盖,它的构造浑然一体,且具有密封性好、干净卫生的特点。
倒流壶的“玄机”和雅趣在于:注水和注酒时,将壶倒置,从壶底部的小口注入,当放正壶之后,注酒或者注水壶底孔处滴水不漏。
如果此时将壶身轻轻倾斜,水反而能从壶嘴正常流出。这个秘密好多人一时不能破解,就连天天路过瓷厂的我本人,也很长时间不知其奥秘。
原来,壶中有两个隔水管,一个通壶腹与壶底的小孔,由于壶腹的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注酒孔处不会漏酒。另一个隔水管在壶嘴处,同样的原理确保入酒时酒不溢出。
那么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倒流壶的呢?经过专家们研究和现场示范,原来倒流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要“倒”着。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壶形,再将准备好的导管放进壶胎内部,然后将成型壶口封上,进炉烧制。
令人惊叹的是,为什么整个壶身釉子、色泽一致,没有浓淡明显不一的现象呢?
其实,耀州窑的烧窑温度在1310摄氏度左右。能达到这样的高温,主要归功于一种窑顶完全封闭的马蹄窑。这种窑的先进之处在于,当火从火塘升起后先到窑顶,因为窑顶是封闭的,火只能沿着窑床往下运动。如此一来,火焰从窑底到窑顶的运动过程中,就可以对窑内的产品进行均匀烧制。
窑主对瓷器的烧制是极其讲究的,如果出现次品,统统亲手损毁,不让一件次品流向社会。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到一件倒流壶的生产、制作、烧造、成品、造价是如此不易和艰难。且不说其内里构造,单说画工师傅在其表面一笔笔所绘制的图案,都是来之不易。更不易的在于其价格与制作时的付出有一定差距。
耀州瓷倒流壶的奇特构造,巧妙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如今,这种青瓷倒流壶仍在普通百姓家中发挥着作用,并以其颇具趣味的独特使用方法吸引人们使用。每每有外地客人光临时,他们会赠送这种精美的倒流壶,让客人领略耀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倒流壶之雅趣为耀州瓷增彩,为耀瓷文化增彩,它含了一个人生的道理:倒即正,正即倒,倒之终点为正,正之终点为倒。这样一个看起来神秘莫测的道理,其实就是想昭示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宜超越限度。
一件瓷器蕴藏如此哲理,实在是了不起。仅此,倒流壶自然就成了铜川地域文化的一种荣誉甚至象征。□王祖文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