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华州皮影: 方寸之间 大千世界
2024-08-20 09:44:48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华州皮影。

华州皮影剧本是用白麻纸、毛笔,手抄而成。一个班子至少有上百本剧本,有些剧本大约已有百年之久。

张韬文  摄

 

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发源于汉,唐以后流传民间。在中国七大流派影系中,陕西皮影属秦晋影系。华州皮影是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与陕西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各流派皮影相比较,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在国内外颇负盛名,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州皮影怎么演

华州皮影兴盛于民间,其演出也从艺人自己动手搭台开始。

艺人到达约定演出地点后,就地取材,在村上借几块木板、木椽、麻绳,或利用村道里的树木借势搭台。在半小时之内就能熟练地完成。戏台是用四根立柱架空搭建的,有3米多高,2米见方,在离地面1.6米的高度以上撑着亮子(即幕布,皮影人将其俗称亮子)演戏。当地有一段顺口溜,十分精彩地说明了搭台所用的材料和数目:“七长八短,九块木板,三叶芦席一卷,四条麻绳一绾,十二根线一串,两个方桌,一把镢头,啥都甭管。”

戏台搭好了,灯点亮了,亮子上的影人便在锣鼓声中摇摇晃晃粉墨登场。

华州皮影全台戏的演出是由“前声”“签手”“上档”“下档”“后槽”五个人完成,俗称“五人忙”,共操持月琴、板胡、二弦、长号、唢呐、大鼓、小鼓、扁鼓、大锣、小锣、大小镶子(皇子)、梆子、碗碗等二十多种乐器,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如同二十多人所组成的乐团。

戏一开场,坐在戏台左前方的“前声”,立即成了整场戏的灵魂人物。

“前声”不仅要用唱腔演绎剧情中生、丑、净、旦的神韵,还要兼施月琴、战鼓、扁鼓、手锣、小云锣五种乐器。“前声”要真假嗓音并用,角色转换敏捷,没有全面的戏剧才艺还真不行。而坐在“前声”右边的“签手”,必须配合“前声”的节奏,仅仅靠三根竹签的变化恰如其分地完成所有影人的动作,并让原本造型各异、情态神韵各有千秋的影人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已过世的潘京乐、郝炳历分别曾是华州最有名的“前声”和“签手”。“前声”潘京乐演唱节奏分明,以声代情,声腔细腻,当地百姓评价他“狠戏”,擅长演悲剧,能将戏剧里所倡导的忠义、良善、敬友等品质演绎得淋漓尽致;“签手”郝炳历的细节表现堪称绝活。如在表现《杀船》里的女主角将害死自己丈夫又欲霸占自己为其儿媳的恶人杀死后心里害怕,将其抱起欲呼救,继而又猛地推倒在地上的思想变化,以及女主角的胆小、善良与憎恶所产生的矛盾心理,通过郝炳历灵动签子,给本无生命的影人赋予了灵魂与思想。还有甩头梢、辫子等动作,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坐在“前声”身后、台子左后角的是“上档”,一要给影人的动作配音,二要操纵二弦,还要吹唢呐、长号、敲大镲子,并负责给“前声”供茶水、管理音响。而“上档”右边、台子右边的“下档”,除了拉板胡、吹唢呐和长短号,配合“前声”插话、道白之外,还要给“签手”帮签,整理、准备整台戏的影人及道具。坐在台子最后的“后槽”,除了操作主乐器铜碗和梆子之外,还兼司大锣、战锣、小镲子,有时还帮“上档”敲大镲子。他是双手并忙。除了扁鼓和大镲子外,所有的大小鼓、锣、号、唢呐,还有音响、麦克风、灯具及皮影人物、暖水瓶等都挂在台子顶上,剩下的所有乐器不是捏在手里,就是抱在怀中。

总之,一眼望去,在艺人的头顶、眼前、脑后、怀中、手里,前后左右、上上下下,不足4平方米的皮影戏台上,到处都是用具,整个后台布置得严严实实,旁人看起来像个杂货店。艺人看来却井然有序,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让人难以置信五个人所操作的乐器会产生大型乐团般的效果。这种科学的组合是华州皮影碗碗腔班社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所创造的,与其他地方剧种都不同。因此皮影戏台的原生态现象也是华州皮影的一大亮点。

华州皮影怎么唱

华州皮影表演时使用的唱腔——“碗碗腔”流行于全陕及甘肃、青海等地,为陕西东路皮影的正宗。就其声腔而言,属于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慢板、慢紧板、紧板、二六板、煽板、二八板、扬句子、滚板、三不齐、单句送等,其腔调分花音、平音、哭音,一般情绪用平音,表现高兴时用花音,表现激昂时用哭音。花脸戏吐字重、怒声如雷、震裂金石;生旦戏启口轻圆、柔情似水、转腔仄字收音,尖亮切响,如晴丝随微风上下起浮,一曲三折,荡气回肠,典雅飘逸。

皮影亮子上的角色从何而来

亮子上咿咿呀呀念唱做打的影人从何而来?

华州皮影的雕镂制作,以上等牛皮为原料,经泡制、刮毛去脂、磨、刻、染、熨、缀等20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高约33厘米,体型夸张大胆,变化巧妙。除个别书童、丑旦以半侧面的双目出现外,其大部分以侧面单目为主。“公忠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形。”正生正旦人物,鼻尖口小,朱红点唇,若有若无,秀婉妩媚。老艺人的口诀,如此概括皮影角色:正旦——柳叶弯眉细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花旦——刘海上翘细弯眉,脸贴黄花鼻尖细;老旦——双眉细弯低鼻梁,面带皱纹帽低垂;武旦——脸贴黄花头插翎,杏眼圆睁显怒容;妖旦——双眉颦蹙嘴大张,鼻眼歪斜下巴红,头插牛角显蛮横。

头楂:皮影人物的头部称头楂。头楂由脸部和头饰两部分组成。其造型生动、夸张,纹饰细致华丽;头饰分发饰和帽饰,是皮影物最具性格特征的部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帽饰和发饰。帽饰有冠、帽、盔、巾等,用帽饰可以区分人物的身份、官阶。冠的种类很多,有皇冠、凤冠、都督冠、驸马冠、束发冠等;帽有王帽、相帽、纱帽、雪帽、毡帽、红缨帽等;盔有高盔、帅盔、霸王盔、太子盔等;巾有包巾、硬扎巾、软包巾、员外巾、文生公子巾、丑公子巾等。头楂和身段虽然是分开的,但它的造型是与身段统一设计的,互生互补,组成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

身段:皮影人物身子部分统称身段,当地艺人称“桩子”。由胸部、臀部、左右腿、左右臂和手五大部分共十个部件组成。人物的每个关节用皮线连接,表演时活动自如。不同人物有不同的服饰,如蟒袍、靠、麾衣、道衣、宫装、花衣、箭衣、扎袍、囚衣、孝衣等。蟒袍是帝王将相的官服;靠是将士的铠甲;麾衣是官员豪绅的便装。为了便于对服饰的带结、纽扣以及胸花和佩带的各种玉带、器物、刀剑的完整表现和刻画,艺人雕刻时对身段采取了“七分身子”的半侧面造型。这种设计既丰富了影人的表现力,又美化了人物造型。

衬景:与大戏舞台上的布景一样,起着装点环境、衬托人物和深化剧情的作用;不同的皮影戏剧目,有不同的衬景。衬景景片面积大则有1米多高、2米多宽,是用多块牛皮刻制而成,当地艺人称“满亮子景片”,如宫殿、绣楼、营帐、花园、水晶宫、天宫、皇帝出巡图及皮影班社的亮面子(即“招牌”)等。衬景是皮影设计雕刻中最为复杂经典的艺术组成部分。

旗牌、仪仗队:皇帝出巡或元帅带兵出征,前边都有文武仪仗队开道,手握旗幡和兵器。仪仗队出现在皮影亮子上显得十分隆重壮观,这一表演当地艺人称“摆亮子”。仪仗队也称“枪子”,步行的称“步枪子”,骑马的称“马枪子”;大汉王权的称“正枪子”,其他称“番枪子”。枪子也有“文武枪子”,走在队伍前边打旗撑伞的侍女差人,称“文枪子”;在后边举兵器的,称“武枪子”。皇帝出巡时有各类兵器的仪仗队,但金瓜、钺斧、朝天镜、黄罗伞必不可少。这些仪仗队摆在皇帝象车前面,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十分壮观。

血皮影:血皮影是流血的皮影人物身段和头楂,当地称“血故事”。与民间血社火相似,是特定人物在特定场合的替身皮影。血皮影是华州皮影的一大特点,尤其有的头楂在设计上就能变脸,当地叫“转脸子”头楂。如《杀船》中的女主角将害死自己丈夫的船夫老乜杀死后,鲜血溅了自己满脸,后又抱着侍女痛哭,瞬间侍女脸上也被抹上了血迹。这一巧妙的变化,让观众感到神奇,增添了皮影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神仙云朵子:当地艺人称“行云朵子”,是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影戏剧目中,宗教内容和神话传说故事占有相当的比重。宗教中的佛、菩萨、神鬼在皮影戏中都有所体现。如佛教中的如来佛、弥勒佛、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四大天王、十八罗汉、韦陀、哪吒等,道教中的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仙、城隍、六丁六甲、文武财神、土地、二郎神、龙王、雷神以及福神、禄神、寿神、喜神、魁星、麻姑等。这些神和佛的出现,几乎都是驾云而来,所以称神仙云朵子。

妖怪、动物:在华州皮影中,艺人把许多能变的动物或鬼怪称“变化”,是因为妖魔鬼怪中有许多妖精常由各种动物如龟、蛇、鱼、龙修炼演变而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是“变化”皮影的代表之作。这些妖怪动物的设计造型充分表现了民间皮影艺人惊人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道具:道具是华州皮影戏场景中烘托环境和强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等一切动物,各种植物及自然万物,如车、马、船、房屋建筑、山石云海、花瓶盆景、神龛牌位、供桌、旗幡、刀枪兵器、桌椅板凳等等。桌椅又分龙桌龙椅、相桌相椅、绣桌绣墩、佛桌仙桌、福寿桌椅等。□魏勇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