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合阳的古戏楼
2024-09-30 08:30:2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在合阳大地上,至今还分布着不少保存完整的古戏楼。合阳人把戏楼又称“戏台”“戏台子”。民间俗语曰:“城隍庙对戏楼。”是说所有的戏楼都面对神庙,或者就是神庙建筑群的组成部分。

  过去人们认为戏是为神唱的,以娱神的名义娱人,人跟着神沾点光。凡是规模稍大的神庙都有戏楼,比如县东和阳村就有救郎庙(大庙)、关帝庙(西庙)和马王庙三座戏楼,戏楼又有单台子、对台子和三台子等。

  单台子是绝大多数,对台子也称双台子、并台子,一般坐落在庙院大门两侧,比如海龙镇的龙王庙,百里坊的圣贤庙,临皋村的后土娘娘庙和井溢村的武帝庙等处,昔日都建有对台戏楼。武帝山下的西牛庄过去有一并排三座戏楼,为合阳所仅见。据当地群众传说,原先准备盖五座戏楼,后来因经费不足,只盖成三座。

  乡间戏楼通常背靠涝池,据说由于水面反射,音响效果好。和阳村救郎庙戏楼、东清村救郎庙戏楼,以及富里坊关帝庙戏楼皆是如此。

  合阳乡间过去的戏楼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的戏楼尽量选用有相当长度的面梁,以扩大表演区。建筑均采用抬梁式木结构,两坡流水,前檐挑角,两侧有八字墙,饰以砖雕对联或吉祥图案,面梁上饰以彩绘,雁尾沟韩山奕应侯行宫戏楼上的对联为:“高山流水传雅韵,樵歌牧唱答清音”,颇具文采。

  戏台基座一般高一米六七,台檐用青石条锁边,台面用青砖墁地。演出时男人站在前面,剧场后半部分摆着方桌、条桌,是妇人坐着看戏的地方。有的村庄还在剧场中拉上勒绳(夏收时捆麦车的粗绳)作为男女观众的分界线;还有的地方在剧场边墙上开一小门,方便坐在后面的妇女出入。

  乳罗山下的西吴村原有一座戏楼,后台内缩,俯视形如官帽,合阳仅此一处。2016年被《白鹿原》摄制组拆除后迁建于徐水沟北南长益村外景地。拍摄结束后,摄制组没有给当地留下来,又将其迁建于西安灞桥区白鹿原影视城,《西安晚报》报道时,图片下方说明为“白鹿原古戏楼”。

  与西吴相邻的东吴也有一座古戏楼,至今保存完好。是合阳县重点保护文物。两侧八字墙上砖雕“福”“寿”大字,图案绕边。台基高1.7米,面阔10.5米,昔日挂油灯用的铁吊勾分别为日、月图案,制作精巧,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台后檐墙上有一石雕水槽,直通台外,为昔日演员方便所用(过去的戏班无女角),为研究民间戏班的演出活动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

  路井镇郭家坡人喜欢合阳特有的提线木偶戏,村东北角关帝庙戏楼是村中戏班的演出场所。2019年,上级拨款对戏楼进行全面修复,面貌焕然一新。

  百良镇临河村戏楼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硬山抬梁式结构,陶塑屋脊,墙体为砖包土坯(俗称“胡基”),两侧有八字墙,青石条压台沿,檐下悬垂花柱。该村业余剧团实力雄厚,不但逢年过节在本村演出,还经常到附近村庄献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

  金水沟西畔的良石村有一座古戏楼,古朴大气,建筑年月无考。戏楼建于1.4米高的台基之上,面阔7.9米,进深6.6米。山墙上部东西两侧各嵌一石雕武士俑,身披铠甲,腰挎宝剑,一面目狰狞,张口怒目;一面目清秀。雕刻手法娴熟,工艺精美。八字墙内侧“龟背锦”花纹铺底,原有浮雕文字,后被毁,仅余西侧“庚寅孟秋”与东侧“重建之吉”字样依稀可见。

  县城东南方5公里处百里坊圣贤庙(即关帝庙)原有对台戏楼,位于山门两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县农场占用此庙,将西侧戏楼拆除,砖瓦木料另作他用,现仅存东戏楼。

  徐水沟谷的杨家河仅有数十户人家,也有一座小戏楼,始建于清代,1986年5月重建。台内明间额枋上题“歌答渔樵”四个大字,下署建造年月与捐款人姓名;左右次间(即上下场门)额枋上分题“静思”“护吉”。戏楼面塬背水,坐南朝北,结构紧凑,小巧玲珑,数十棵高大的白杨树三面护卫,为徐水流域一景。

  进入新世纪,农村人(尤其是老年人)爱看戏的传统依然保留,新池镇张家庄,黑池镇黑池村,坊镇东清村、和阳村,洽川镇莘里村都新盖了戏楼。建筑材料变为钢筋水泥,因之戏楼的表演区扩大了许多,整体显得更加宏伟壮观。□史耀增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