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大刀将军”赵登禹:天地正气铸英魂
2025-07-23 10:03:5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 侠克

  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东侧不远处,有一座烈士墓,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师长——赵登禹。80多年前,为抵御日军侵略,他奋勇杀敌,壮烈牺牲。

  生于1898年的赵登禹,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转战各省。

  1933年3月11日夜,赵登禹带伤率领将士,翻山越岭,在火力掩护下突袭日军。将士们抽出红缨大刀英勇杀敌,摧毁敌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自此,“大刀队”名震天下。

  远在上海的音乐家麦新深受鼓舞,1937年,他以大刀队的事迹为原型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犯。赵登禹率部顽强抵抗,守卫北平城外的南苑。在日军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赵登禹部损失惨重,但仍誓死坚守阵地。

  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阵地失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奉命带领部队后撤,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

  赵登禹与同在南苑战斗中牺牲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最早战死疆场的两位高级将领,他们的壮烈牺牲,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各地都举行了悼念两位抗日英烈的活动。

  抗战胜利后,赵登禹被追认为陆军上将,其遗骨重新安葬在卢沟桥畔。而后,北平市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通县(今北京通州)古运河西岸的东大街更名为赵登禹大街,以彰忠烈。

  1952年6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赵登禹等三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1980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对赵登禹将军墓修葺一新,并重立墓碑,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其墓被公布为丰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在赵登禹牺牲的如今丰台区大红门地区,为了铭记历史、缅怀英雄,大红门中学在1997年改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2003年改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

  为了更好地弘扬赵登禹将军的爱国精神,学校建立了赵登禹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展品,深切缅怀赵登禹将军的英雄事迹,追思他的卓越功勋,为青少年学生搭建起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赵登禹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和教师培训第一课都是对赵登禹将军精神和事迹的宣讲,就是为了将赵登禹将军的精神和事迹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紧密融合,让赵登禹将军的精神不断弘扬。”学校负责人说。

  每年清明时节,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会聚集在赵登禹将军墓前缅怀追思。青山不语,却见证着“天地正气铸英魂”的壮烈篇章,赵登禹将军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帜,在历史长空高高飘扬。

  赵登禹像(资料照片)。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