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爱心恐惧症:45年后“雷锋”还能怎么学?
2008-03-07 09:53:14来源:
分享到:
  字体:【
  自1963年3月5日 《人
    民日报》发表毛主席 “向雷锋
    同志学习”题词以来,45年已
    经过去,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一
    代代人的血液之中,成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但
    是,当社会结构多元、利益群
    体分散、道德相对滑坡的今
    天,人们该怎样将 “学雷锋”
    继续下去?
    “学雷锋”遭遇
    “道德困境”和 “功利用心”
    2月28日,温州瓯海区仙
    岩镇上,一位76岁的老太太突
    然摔倒在一辆缓缓行驶的越野
    车前。越野车司机随即下车扶
    起老太太,并叫上一辆三轮车
    送老人去医院。事后,老太太
    的家属认为,是该司机驾车将
    老人撞倒的。司机则表示,自
    己绝对没有碰到老人,当时只
    是做好事。一场争议由此而起,而该司
    机的越野车也暂被交警扣留。
    司机表示,自己14岁那年曾救起一位落
    水的儿童,自那以后一直以救人为荣,没想到再
    次救人竟如此受气。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伸手去管。
    无独有偶,去年媒体广泛关注的 “彭宇案”的情节几乎如出一辙。南京青年彭宇称,2006年11月的一天,他在公共汽车站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起来,并送其去医院检查。不想,受伤的老太太及家人得知检查结果是胫骨骨折、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一口咬定是彭宇撞了人,要其承担数万元医疗费。被拒绝后,老人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判彭宇赔偿4万多元,辩护律师大呼:“要是这样,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这样的事情见怪不怪,‘学雷锋’如果学不好,反倒会惹火烧身!” 让人瞠目的是,“彭宇”案后各地此类“爱心恐惧症”的报道接连不断,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在信任缺失的情况下,我们还要不要“学雷锋”?社会号召和政治动员能否让 “学雷锋”行之久远?
    相关的调查也证实了杨存义的看法。2006年,上海市民信箱网上调查平台曾对2300位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95%的市民知道3月5日的含义,92%的人对 “雷锋精神”有认同感,但当被问及是否会主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这一问题时,32%的市民给予了肯定答复,63%的市民选择“看情况”,反映出大家在做好事的时候心存顾虑,更有5%的市民明确表示 “不会”帮助。
    这40多年里,社会号召和组织动员为主要推动力的 “学雷锋”活动每年都在进行。尤其遇到3月5日,各地的公益活动更是扎堆。仅今年3月5日一天,上海崇明县安排的 “学雷锋”公益活动就有28
    场之多,卫生、教育、房地、文广、工会等各
    部门、人民团体悉数登场,内容也集中于助
    老、社区服务、咨询等。这么多活动成本有多
    高?参与其中的诸多志愿者的权益又如何保
    护?内容陈旧而又一哄而上的 “学雷锋”又有多大实效?一想到这些问题,不禁让人思考:社会号召和组织动员能否让 “学雷锋”行之久远?
    继续 “学雷锋”需要制度和道德的双重拉动
    在2007年于上海举办的世界夏季特奥会期间,4万名志愿者服务其间,但也出现了一些志愿者身心权益受到损害的事情。不过,赛前组委会为每一位志愿者购买的人身保险,有效地解决了部分问题。 “为志愿者买保险”是今年来各地陆续推出的维护 “做好事的人”的权益的具体做法。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认为,对于 “学雷锋”而言,制度能起一定推动作用,但作用有限。有时,还会让本应出自内心、自愿的公益活动“变味”。比如,上海有个别区号召公务员去做 “义工”、服务社会,但同时又将做义工纳入相关的硬性考核, “强制学雷锋”的现象也是制度所致。(叶锋)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