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谁是 “一药多名”之风的背后推手
2007-09-21 09:56:16来源:
分享到:
  字体:【
   近年来,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品新名不断,花样迭出,让患者如坠迷雾,难辨优劣。药厂为什么如此热衷于 “起名”“改名”,以至于 “一药多名”的现象愈演愈烈?业内人士认为,药品低水平重复生产造成的恶性竞争,是药厂不断给药品“换马甲”的内在根源。这种局面不改变 ,“一药多名”之风就难以禁绝。“一药多名”患者难辨优劣
    家住济南市舜玉南区的侯秀芳,前两天因为嗓子疼,到舜玉路一家药店买消炎药。可药的品种多得让这位62岁的老太太犯了难:平时常吃的阿莫西林胶囊就有4种,价格从7.8元到14.5元不等;阿奇霉素片有7种,每盒价格从12.8元到25元不等。药房的人有的推荐这个,有的推荐那个,最后弄得她自己也没了主意。
    记者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在“国产药品品种”中搜索用于治疗感冒的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结果显示有140个品种,复方甘草片有37个品种,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阿奇霉素有552个品种之多,头孢噻肟钠有318个,头孢曲松钠386种,克林霉素有679种……
    山东省立医院一位临床医生告诉记者,“一药多名”的现象主要集中在用量特别大、技术含量又较低的药品上,如抗感冒药、头孢类抗生素等,品种多得就连我们医生也辨别不清。
    表象背后是药企低水平重复建设
    一种药怎么来的那么多名字?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药品有不同体现药品特色和个性的商品名无可厚非,这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但在我国,有些药的商品名多达几十个,就不是正常现象了。在“一药多名”的表象背后,是我国制药企业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恶性竞争的“痼疾”。加上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中的种种制度缺陷,使药品名称成了为药品加码、提价的工具。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百姓缺医少药的难题,我国鼓励发展医药产业。此后,制药企业纷纷“上马”,数量由500家猛增至几千家。但这些企业普遍研发水平低,以生产仿制药为生,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虽然通过GMP认证“下马”了一批,但仍有5000多家企业。为了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各药厂利用现行新药审批制度的漏洞,挖空心思,通过改变剂型或规格,换个包装,去申请新药,得到一个新的商品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借机提高药品定价,还能突出产品的辨识度,给营销提供方便。正如山东省立医院的一位医生说:“一种药品100多个名,大夫根本记不住那么多,谁‘公关’的钱多就用谁的呗。”
    规范“一药多名”
    治标更须治本
    今年5月1日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购进同一通用名的药品,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医师开处方须用药品通用名,以期切断医生处方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关系。
    “但这些措施是直接作用于药品使用环节的,难以触及药品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一造成‘一药多名’的根源。”山东一家制药企业市场部经理李超认为,对药品名称的规范是治标之策,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应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让药企大的做强,小的淘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而这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