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免费医疗为何就行不通?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已到了重新确定方向的时候,这就需要真正的“改革”而非缝缝补补式的“改良”。就“公立医院的创收机制必须转变”而言,高部长此前曾在多种公开场合谈及,但卫生部与高部长本人何尝不明白,这只是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却决非最根本的问题,更非问题的全部。
潇湘晨报:户籍改革到底有多难
包括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户口的全面放开在中国其实已经不应有任何障碍。我们不妨采取民建中央委员们的建议:优先让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员迈过市民化的“门槛”,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在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上也基本上与城市居民相融了。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合理的高考制度跟户籍捆绑在一起,户口成为流动孩子高考的最大障碍,实现这部分群体市民化,就是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高考权利。
东方早报:支农资金不能“农转非”
据《半月谈》报道,每年全国的财政支农投资规模在2000多亿元,但财政支农资金仅有30%用于农业生产本身,另有70%也就是1400亿元,成了基层“吃饭财政”的锅中米、碗中餐,或沦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上的贴金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还将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如果听任支农资金“农转非”现象蔓延,嗷嗷待哺的民生项目还将继续饥渴下去,各级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将大幅缩水。
新京报:谁能保护我们的孩子
社会的和谐不仅在于经济发展和分配的公平,和谐的标准还有公民的安全感。即使生活再富裕,如果生存在惊恐当中,所谓和谐必然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肩负保护孩子责任的,是我们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负有保一方平安之责的执法者。一个社会最可怕的不是违法者的穷凶极恶,而是执法者的消极、被动乃至无能。
潇湘晨报:教育“好比买东西”?
就在几天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然而这一转身,教育就成了“一种消费”、“好比逛市场买东西”。教育部到底反对“教育产业化”,还是立场突然变化,支持起“市场产业化”呢?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