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消费的持续升级,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新经济虽缓解了就业压力,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但新业态劳动者一直存在的权益保障困局,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何让他们工作更安心、更舒心,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报载,某地一外卖骑手在送餐途中猝死,外卖平台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仅给予“人道主义援助”2000元,后因舆论发酵改为给予家属60万元抚恤金。试想,如果没有舆论压力,这一外卖骑手的家属该何去何从?如果没有制度保障,众多从业者又怎能安心工作?
另一则新闻却是好消息。宁夏银川市的快递小哥郭军一家四口住进了盼望已久的公租房。报道称,银川市邮政管理局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快递小哥租房难、租房贵等具体困难后,与当地相关部门对接,最终经银川市政府同意,获批258套公租房,从而圆了快递小哥的住房梦。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像郭军一样的务工者,他们奋战在各个行业,却在城市一直漂泊着,就像郭军所说,之前他租房“住在哪儿都没有家的感觉。”如今,关爱新业态劳动者的新闻屡见报端,相信他们在“温暖”的包裹下必将安心工作,融入他们所在的城市。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以制度创新推动源头治理,从顶层设计作出硬性规定,让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阶段。如《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制度的出台,为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突出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在地方,很多城市出台政策,着力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笔者认为,只有千方百计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职业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工作更安心,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助其更好融入城市生活。□郭玉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