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品牌“喜茶”因推出一款联名跨界茶饮被有关部门约谈。尽管相关产品已经下架,但联名跨界这个当下颇火的创新之举,依然值得思考:产品联名跨界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产品营销的边界又在哪里?
近年来,品牌搞联名、营销求创新,成为热潮和趋势。诸如老字号与新品牌的“联手”,本地白酒与西式咖啡的“融合”,还有各式“玩梗”、花样传播的包装、广告,赚足了眼球,好不热闹。创意可以有,但底线不能无。
想要创意营销立得住、跨界合作走得远,首先必须稳稳地站在法律法规的一边、公序良俗的一边。有些品牌,故意在灰色地带游走,试探规则的底线,受到严厉惩戒,一点不亏。还有些品牌,创意令人点赞,但创新中忽视了相关法律法规,为此受到惩罚就颇让人惋惜。多些规则意识,把法律的规范、公序良俗的底线作为“边框”,才能绘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
要想打造真正可以长红的“网红”、经得住流量“洗礼”的产品,说到底,还是要把握好品质与营销的关系。品质和服务是本,失去了“本”,再好的营销创意也就成为“末”。可以看到,从越做越好的老字号,到傲立街边、客流不断的“百姓食堂”“土菜馆子”,再到逐步以高品质“征服”消费者的国货潮牌……那些精心打磨产品、为消费者奉上高性价比的经营主体,才是消费者心中真正的“顶流”。
营销中的好创意、巧联名,为市场注入蓬勃活力。不必给火热的营销创新“泼冷水”,但商家确实需要一些“冷思考”。在“流量至上”“眼球经济”的当下,那份对品质的执着坚守、对质量的不懈追求,更显珍贵。(力石)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