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性格测试不应成为招聘“绊脚石”
2025-03-31 09:32:39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周娅琳

  近年来,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招聘手段也愈发多样。其中,将性格测试纳入招聘流程,并据此筛选求职者的做法,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应届毕业生小玉(化名)在求职过程中便遭遇了这一问题,小玉在笔试、面试表现出色,却因MBTI(一种基于心理学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测试结果未达公司要求,与心仪岗位失之交臂。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以性格测试“考察”求职者,真的科学合理吗?

  企业将性格测试用于招聘,初衷或许是想通过了解求职者性格,实现人岗、团队的高效匹配。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人的性格丰富复杂,性格测试虽试图将人格分类,但其结果仅为一种倾向,难以精准全面地反映个体性格全貌。况且,市面上性格测试题质量良莠不齐,加之求职者为求职可能刻意“伪装”,这使得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严重存疑。仅以此为依据决定求职者命运,实在难以服众。

  从法律视角看,这种做法更是暗藏风险。华东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施婧葳表示,企业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本身不违法,但一旦将测试结果与录用挂钩,就涉嫌对特定性格求职者构成歧视,侵犯其自由择业权。我国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中均对此有规定,入职测试应与职业紧密相关,若企业无法证明性格测试基于合理岗位需求,便是违反法律规定,破坏公平就业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过度依赖性格测试筛选人才,不仅有可能将诸多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影响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创新发展,还会因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招聘方式,损害企业自身形象与声誉,使其在人才市场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在教育部大力强调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的当下,企业应深刻反思并调整招聘策略。将性格测试作为招聘辅助手段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将其奉为决定录用的“铁律”。要回归招聘本质,把重点放在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上。劳动监管部门也需加强执法力度,引导企业树立正确招聘观念。广大求职者面对不合理的性格测试要求,更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如此,才能构建公平、有序的就业生态,实现企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