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几部辞典中“飞蓬”释义与例句之失误
2021-09-28 10:26:03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在吾陕关中,青(黄)蒿简称为蒿,其与蓬蒿的不同,老幼咸知。二者虽都是春荣而秋枯,然而有别。青(黄)蒿是直茎高五六十厘米左右,春到秋,青到黄,黄而枯,枯而杆犹直立,待渐渐于朽,可谓是生于斯,长于斯,而又老于斯不易地也。难怪有一首关于还别人钱的诙谐顺口溜中,就涉及到青(黄)蒿的内容:“要还你的钱,等到那(音耐)一年。那(音耐)一年,山里的黄蒿长成林,解成板,钉成船,放到江里游几年……”能解板,自然那杆材要端直的。

  而蓬蒿则不然,它的杆茎是弯曲状,但不像无力卧晓枝的蔷薇,也不像攀别枝生长的藤,而是虬曲而上,独立生长,枝条旁逸辐射,植株整体呈椭圆状,较青蒿稍高。秋枯后,根渐朽,所以在冬季或来年春,尤其是季冬初春时,大地上,或寒气袭人,或“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这时刮风,蓬蒿也是大者根拔随风翻卷而去,小者则被刮离地面,我在幼童时和小伙伴游戏时,还以追赶飞蓬为乐事。

  后来长大了,见《荀子·劝学》所比喻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就是说如果蓬蒿生在挺直的麻田中,用不着扶持,其杆茎自然端直。唐人李华《吊古战场文》中的“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知道那是古人对蓬蒿茎曲和根枯细心观察的结果。古人诗中,用此意象者不少。如王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也;李白“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言与好友杜甫分别也;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送李侍御赴安西也;最是曹子建“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用以自伤,尤典型也。这也正是将蓬蒿特征用得正确的范例。

  到今天,几部权威辞典对“蓬”字的释义和所用例句却令人犯懵。

  《现汉》释“蓬”:①飞蓬,②蓬松,③量词。对“飞蓬”又作这样的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柳叶,边缘有锯齿。秋天开花,花外围白色,中心黄色,也叫蓬。”

  此“飞蓬”未涉及蓬蒿,自然与文史中真正意义上的“飞蓬”相距甚远。《现汉》对“飞蓬”条释义的缺失,可为一憾。

  《辞海》“飞蓬”条下有两种义项:①蓬,蓬草,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称飞蓬。②植物名。(与《现汉》解释略同,不赘)

  这较《现汉》而言,是将蓬蒿草的“飞蓬”说清楚了,但可惜对蓬草的例句却用错了。其例句为《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将该句用在此处就使人愕然了。莫非诗中那“为王前驱”的征人被斩,首级随风而滚?显然并非如此。该诗是女子思念为国东征的丈夫而作。“伯”,长兄,哥哥。此处系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这两句写丈夫东征后,女子(妻子)在家愁绪不整,头发蓬乱,无心饰容的意思。程俊英《诗经译注》中的译文就是:“自从哥哥去征东,无心梳洗发蓬松。”《辞海》错用例句,再为一憾。

  好在《辞源》对“蓬”字解释得最到位,在“蓬”字条下直接标出:①草名。蓬蒿。秋枯根拔,风卷而飞,故又名飞蓬。终于见了“蓬蒿”,这较《辞源》要查“蓬蒿”在“蓬”字下查不着,还须要到“飞蓬”条去查而直截了当多了。然而在例句中,却与《辞海》用了同一例句,当然也犯了同一错误。按理讲,这个例句放在其解释“蓬”字的第②义句下“蓬松,纷乱。”当谓合适。又为一憾。

  至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中,在对李白《梁甫吟》中句:(高阳酒徒郦食其)“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旋蓬”也就是飞蓬。而其对“旋蓬”却作了这样的注释:“‘旋蓬’,蓬草遇风就连根而拔,随风飘转。这里比喻郦食其指挥楚汉之争如转动蓬草一样容易。”其注释的硬伤就是“蓬草”二字后而少了两个字:“枯后”。蓬草若在生时,或是秋天其根未枯,风对蓬还是无可奈何的。在此一并提起,复为一憾。

  三部权威辞典,一部权威选本,对“蓬”字的释义或例句都出现了失误,不能说不是小憾。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引为小憾,憾虽小,犹是憾焉。□杨乾坤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