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比电影更重要的是历史
2021-10-08 13:55:1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背景资料

  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对决。

  70余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官兵身着单薄棉衣,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对阵美国精锐部队第十军,与美国王牌师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较量最终演变成双方意志力的殊死较量。这场战争,也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成为战争史上引起许多唏嘘感叹的经典战例。长津湖之战,也创造了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北极熊团”)的纪录,同时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这一场血战过于残酷,堪称人类历史上极残酷的会战之一。在长津湖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作战,无论志愿军九兵团还是美陆战一师,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志愿军为什么在自身后勤匮乏、通信不畅、攻坚火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与世界上精锐的部队对抗?如果说双方在作战能力上有什么差别的话,其实只有两个很抽象的名词,那就是坚韧意志和牺牲精神。

  长津湖之战,扭转了朝鲜战局,让西方世界感到震惊:新中国成立才一年,中国的军队竟能主动迎战,杀出国门,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杀退到三八线以南。此战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让新中国成为无法忽视的存在。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9月30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故事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上映,让无数观众泪洒影院。

  电影中,指导员梅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手中不停地抚着女儿的照片,带着无尽的眷恋。那是一个父亲保护自己女儿的勇敢,也是一个国家保卫自己人民的坚决。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的阵地上,仿佛“冰雕”群像。这是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战场究竟有多惨烈?

  在长津湖战役中,担任阻击美军任务的志愿军,有连队全员冻死在阵地上,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中,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这些战士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

  战后打扫战场时,有人发现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零下40℃,冻掉指头再痛也不哭……”

  今年96岁的老军医于芝林,也曾亲历长津湖战役。于芝林回忆:“一进朝鲜,飞机每天轰炸我们走的路,上空都是飞机,牺牲的战友遗体都找不到。”

  于芝林哽咽道:“当时零下40℃,手捏着铁,皮肤粘着了再放下就要掉一块皮,我们把被单白色的一面反过来披着,利于隐蔽,卧在雪山中忍饥挨饿不能动。”

  当年,24岁的于芝林作为师医院院长,和战友夜以继日救治伤员。“战斗结束那天,医院一天就收到了2800个伤员,手指、脚趾头被冻掉的、截肢的太多了,这些战士大都是20多岁,小的只有16、17岁,但是没有一个哭的,再痛也不哭。”

  “土豆冻得像石头班长放在胸口焐热给战士吃”

  强度太大、气温太低、肚子太饿,“艰苦程度超过长征”。战场上,一线的战士们浴血奋战,后勤保障工作同样危险重重。1950年10月至12月期间,阎福斌担任志愿军第20军文化教员,在长津湖战役中负责运送伤员和后勤保障工作。

  因为物资贫乏,土豆成了战场上的珍贵食物,但极端低温使土豆被冻得很僵硬,宛如一块块坚硬的石头。“为了让战士们吃上暖和的食物,一位叫王法礼的班长将土豆一个个放在自己胸口焐热。”这样的战友情,一辈子刻在了阎福斌脑海里。

  “一片一片的坟头有名字的很少”

  长津湖地区有一座公路桥,是志愿军人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也是美军重点轰炸目标。时任志愿军第20军高炮营副排长的吴茂和所在部队的任务,就是誓死保卫公路桥。

  吴茂和今年已101岁,他印象最深的是1950年12月4日的一场战斗。那天刚拂晓,监视哨报告5架敌机正向公路桥袭来。“负重伤的观测员跟我说:‘排长,我看不见了,快找人替我。’随后,一下子倒在我的肩上。”

  战斗胜利后,吴茂和把3名牺牲的战友掩埋在附近的山坡上,“一片一片的坟头,有名字的很少”。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