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倩
北京冬奥会让“冰墩墩”爆火。回顾历届奥运会,这些“小可爱”的诞生背后,有哪些故事?
说到奥运会,吉祥物似乎已成“标配”。其实,一开始并非如此。
第一个吉祥物
追溯奥运会历史,第一个吉祥物,要从1968年的格勒诺布尔冬奥会说起。
1967年1月某天,位于法国巴黎十七区莱维斯路48号的工作室里,设计师阿琳·拉法戈接到一项任务,为第二年举行的冬奥会设计一个人物形象,时间只有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个长着白红两色大脑袋、脚踏滑雪板的卡通形象从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吉祥物,他的名字叫“雪士”。这个单词的原意是“高速滑雪”。
当然,这并非冬奥会的官方吉祥物,因为那时还没有使用“吉祥物”这个名称,雪士只是被称作这届冬奥会的一个“角色”。它的形象随后出现在了钥匙扣、纪念章、手表、塑料玩偶等用品上。不过如今,将雪士作为奥运会吉祥物的开山鼻祖,已经成为共识,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上就留有它的身影。
从实体原型到虚拟形象
从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的奥运吉祥物的小猎狗开始,奥运吉祥物多用反映主办地民族传统文化中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拟人化,成为该届奥运会的象征物。
加拿大人把海狸作为第21届奥运会的吉祥物,称它为亚米克,象征着忍耐、勤劳、奉献。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叫米沙熊,象征着天真调皮、乐观向上的精神。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吉祥物由迪士尼公司设计,是一个叫山姆鹰的卡通造型,代表美国文化。
吉祥物被商业化利用也从此次开始。
韩国选择较具东方色彩的小老虎作为第24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取名“虎多力”,寓意热情好客,同时也是威武、勇猛的象征。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吉祥物设计第一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为比利牛斯山牧羊狗的形象,名字叫科比。它从一个方向看好像在微笑,换一个角度看又似乎在用鼻子嗅着什么,透着一股顽皮相,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在设计吉祥物时,用电脑科技取代传统绘画。设计出的“怪物”形象,在命名时采纳了亚特兰大32位儿童的建议,定名为“伊兹”。就此,现代科技进一步融入奥运吉祥物的设计。
从一个变多个
近年来,单届奥运会吉祥物从最初的“一个”变“多个”,似乎已成趋势。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是3只动物:鸭嘴兽、针鼹猬和笑翠鸟,分别取名为“悉德”“澳利”“米莉”,它们分别代表了土地、空气和水,是绿色奥运的象征,突出了人类生存的主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代表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5个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这个“北京欢迎你”组合,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吉祥物形象的一变多,同样也在冬奥会出现。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吉祥物是一对拟人化的北极熊兄妹,戴的红白帽子是加拿大国旗的颜色。这对北极熊兄妹不仅开创了奥运会(包括夏奥会和冬奥会)历史上使用超过一个吉祥物的先河,还让吉祥物有了性别之分。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吉祥物用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的形象,来表达年轻人对冬奥会的兴趣和憧憬。这也是冬奥会第一次出现人物形象吉祥物。
1998年,冬奥会第二次来到日本举办。主办方一口气推出了4只猫头鹰形象作为吉祥物,创造了到目前为止一届冬奥会上的吉祥物数量之最。
2006年都灵冬奥会吉祥物“内韦”的形象是一个身着红色服装的小女孩,长着圆圆的脑袋,宛如雪球;“格利兹”则是一个身穿蓝色服装的小男孩,长着一个方脑袋,宛如小方冰块,分别象征着冬季奥运会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元素雪和冰。
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北极熊、雪豹、兔子3个吉祥物进场,向世界道别。当吉祥物北极熊吹灭奥运火炬的时候,一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下……这一幕打动了无数观众。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爱的熊猫“冰墩墩”受到全球热爱,而源于灯笼造型的“雪容融”作为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带着红彤彤的颜色,温暖了全世界的心。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吉祥物作为一种标识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回顾奥运会吉祥物产生的历史,可以发现在体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以及信息传递等领域,都留下了它不可淹没的痕迹,吉祥物架起实现奥林匹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殊桥梁,作用日益凸显。(《解放日报》2022.2.14)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