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兰
一
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际,一同参会的李永刚代表送给我他的新书《一个矿井的记忆》,因为会议是封闭管理,正好读诗,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掩卷沉思,便想下笔微言。
李永刚,陕西合阳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冶金文协副理事长,中国冶金作协常务副主席。中国煤矿作协会员。陕西职工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化厅、省总工会授予的“职工艺术家”。
为什么要写一个已经关闭的矿井?并对这个矿井留下那么深刻的记忆?透过一个个场景——权家河、北大沟的窑洞、新工地、粮站、进矿的水泥桥、矿区变电所、邮电所、托儿所、卫生所、俱乐部、菜市场、知青食堂;回首一个个人物——岳父冯启、司炉工曹师、王体祥、靳崇礼、孙登华、孙忠良、王书强、罗秀梅等,这些快要消失在岁月中的场景和人,是诗人吟唱的对象。熟悉的场景,曾经是那样沸腾过,喧嚣过。熟悉的人,曾经是那样生动过,念想过。如今,这些都成为诗人跃然纸上跳动的诗句,一人一事一场景,倾注了诗人深深的念想和浓浓的情感。
权家河矿井永久关停后,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消失在千丝万缕的牵挂中,却难以消失在千丝万缕的记忆里。那里刻印着时代的斑斑痕迹,那里浓缩了平凡人的生生死死。李永刚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十二年,这里成为了作者情感的根据地。他要记录这里的人和事,他要铭记这里的情和景。这种创作的情感酝酿和涌动,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是已经长达十余年了。是过去的同事送的一本画册掀起了他情感的层层波澜,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那种创作的冲动如潮水般涌来,汩汩滔滔,倾泻而下,这便有了这首叙事组诗的创作。在创作的日子里,即使出差在飞机上,他都停止不了诗句的涌动。在深圳开会的短短几天,他一直沉浸在创作之中,一口气从十七节写到二十四节,再写到三十三节,用朴素的诗句记录下对一个矿井的情深意切的记忆。在付梓之际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补充和打磨。
在深圳开会的酒店,当写完最后一节诗时,他躺在床上,回想着那些亲密无间的场景,默念着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脑海里电影画面般不断闪现,他的泪水止不住地默默流下来,是激动?是怀念?是,亦或不是,他也说不清。就像路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之后,推开窗户,用力把手中的笔抛了出去!就像陈忠实写完《白鹿原》,合上书稿走出家门,沿着灞河河堤朝着火红的晚霞走去,抽着雪茄,把那冬天的荒草点着……那是对心灵的释放,那是对被写的人和物的释然,那是作者生命历程中一件无比安慰和满足的事情;那是他对“精神的根据地”的告白。
信手摘录了几段诗句,不难体会出作者深藏在诗句背后的情感:每一粒煤/都是矿工的/一滴汗水/每一块煤/如同矿工的肉与骨头/煤场的煤山/就是一个矿的心啊//月光下/是黑色的梦想/阳光下/是黑色的波澜//我与煤山如此之近/眼前这隆起的黑色/迅速升腾为/我冬天里的希望/一生一世的/火焰。(《煤场好大》)
邮电所门口的墙上/那个方方的绿色邮箱/曾经绿了矿上多少人的心窝//那斑驳的邮电绿/依然斑驳地绿着。(《小小邮电所斑驳了多少人的记忆》)
想起权家河矿/我就会想起井架上/风中呼啦啦作响的/那面红红的旗。(《井口中有点神秘》)
充灯房的女工啊/实在是美的存在/眼睛和矿灯/深藏了多少无言的/情话。(《充灯房有许多美女》)
这实在是难忘的岁月啊/每一天都是一个音符/每一年都是一个乐章/我多么想从现在出发/完成一次梦想/回到矿上的从前/再经历一次/从前矿上的时光。(《我想回到从前的矿上》)
诗歌关乎人类的内心情感。李永刚这本诗集的诗句短小精悍,肆意畅达,情之所至,妙语为诗。深刻地表达着对曾经沸腾的矿井深深的念想和崇敬。一句句、一节节饱含真情实感的诗句,凝聚了作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挚情怀。李永刚就是以这种娓娓道来的抒写,潺潺流水般的倾述,表达着所有曾经生活在权家河矿的人们对自己远去的矿井的深情眷恋和念想。显然,这组长诗已经成为了特定时代的特定人们对与自己相伴而行的一个矿井、一段岁月的记忆符号。没有对生活经历和感受的情感提纯和诗意锤炼是不可能写出好诗的。正如辞赋家、西安地方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姚敏杰所言:李永刚的这首长篇纪实史诗“丰富而不冗余;细致而不琐碎!未有烙印灵魂的亲身经历和深入骨髓的生命体验,未有长期的情感沉淀,未有诗歌语言的苦吟锤炼,断难为也。”
其中一首《矿后面的那些坟墓》中写到:这是落脚在矿上的人/最终的归宿/他们来自天南地北/祖籍已经被风化为/一个枯瘦干瘪的符号//唯有逝去的人/用自己不散的灵魂/依然守着/叫作权家河矿的/这片土地/守着不远处/早已停止呼吸的矿井/守着与煤生生死死的/一世情意。这首诗情意深长,于哀婉中怀念,于怀念中守望。作者的岳父岳母就在其中,于是在这些坟冢与矿井之间,就有了一份特别的情感秘密,无论岁月之河流得多远,这些逝者的魂灵依然会和矿井紧紧地缠在一起。一位诗人说过,回得去的叫老家,回不去的才叫故乡。李永刚用《一个矿井的记忆》留住了那个渐行渐远的“故乡”,留住了那个令人怀念的“老家”。这组叙事组诗语言质朴、短小凝练、情意绵长,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心中的那个矿井的深深念想,也是对一个时代的深深念想,给人以情感的力量和思考的空间。
李永刚说:“权家河三个字,深深地融入了我的骨髓和灵魂。如果将它比作一个人,它就是我的至爱至亲;我怀念它,如同怀念自己的亲人。”至此,我才明白,他对权家河的情有独钟,对一个矿井的终生难忘,是因为那里曾是他一生的“故乡”,是所有在矿上生活过的人们的“故乡”。海德格尔说:归乡是诗人的天职。地理学者不会从诗歌的山谷里去探询河流的源头,但一个有情怀的诗人能够通过诗歌的方式,反观、回溯、发现、挽留那个不断远去的“故乡”,那个梦里的“故乡”!
二
文学的魅力在于无论跨越多少个时代,依然能让人感同身受,它是穿越时间长河的精神力量。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那些属于我们的东西是可以不朽的。从古到今,那些属于人民的作品,那些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作品,总是以传承的方式让后人青睐。
在中国诗人的群体中,有成千上万的作者用有温度有力度的诗句,抒写时代,讴歌英雄,李永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用真情抒写,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成为记录伟大时代的诗歌文本。他总能抓住时代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以人民之心抒写人民之情,用细微的笔触抒发真挚的感情,表达时代脉动,抒发人民情怀。
2012年8月,他出版的诗集《心曲——45个乐章》,共收录了45首诗作,通过“心怀祖国”“走近人物”“面对世界”“历史印迹”“情满矿山”五个章节,完成了对时代以及属于时代的人和事的诗意表达。立意高远,诗味隽永,神采飞扬,篇篇皆可深读,句句经得推敲。其中《共和国,我给你献礼》《延河,不只是水的故事》《我常常想起这些事情——写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等30首作品都是把重大的政治题材作为自己创作的着眼点,情真意切,别具一格。这些大而难的命题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举重若轻的娓娓道来,变成思接千载的深刻感悟,变成灵动优美的铿锵诗句,这是大境界与真情怀的对接,这是大视野和真情感的融合!
2020年,武汉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和许多人一样,在举国抗疫的日子里,李永刚心牵武汉,情注抗疫。诗歌《武汉,祖国和你在一起》就是他记录这个大事件的一首力作。这首完成于2020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五的作品,以近乎纪实的朴素诗句,抒写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驰援武汉抗疫的感人场景。作品主题大而不空、实而不俗,描写抒情真切,取象造境自然,内在旋律感和外在节奏感很强,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首抗疫力作。中国冶金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等多家媒体发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西安广播电台以及湖北、深圳、安徽等十多个省市县广播电台播出,十多个微信公众平台转发,最多点击量达几十万,先后有30多家媒体平台转发转播。许多抗疫演出都朗诵了这首诗。
《2020,我会把这个春天深深铭记》是他创作的又一篇在读者中传诵的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篇近万字的长篇散文诗,共十六节。作品深情地描绘出一幅幅全民抗疫的动人画面,有客观的叙述,有动情的描写,有真挚的抒情,有深刻的思考。抗疫期间,陕西十八位知名播音主持人联袂朗诵了这首作品,每天推出一节,把对抗疫一线的支持凝结成立体的诵读、有声的力量。抗疫期间他还先后创作了《中国医护,我向您致敬》《泣泪的清明》《动人的撤离》等作品,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组诗《深情回望百年路》是作者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而创作的献礼作品。这是由三十节诗组成的长篇组诗。作者把创作的视野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大时空中,选取了党史百年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叙写和抒情的对象,以史为题,以诗写史,脉络清晰,气韵贯通,诗笔开合有度,感情汹涌激荡,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在诗句的跌宕起伏中,完成了对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的诗意礼赞。这首作品经由陕西八位著名播音主持人联袂有声转化,“七一”前后分别在陕西广播电台、西安广播电台推出,在读者和听众中产生广泛影响,令人血脉贲张、澎湃不已。同样是叙写和讴歌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2021年7月1日观看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实况转播后,他创作了由四十节组成的长诗《今天,这些词语让我浮想联翩》,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选取了四十个有标志意义的人、地、事,展开抒写,深情讴歌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
诗歌《透过窗户,我便看见大秦岭》《人民》《我爱我的祖国》《英雄,是这个春天的主题》《妹妹嫁到了陕南》《祖国》《一次年轻人的会议》《痛悼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21,我们共同经历》等作品发表后,同样在读者和听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这些作品中有几首是应约而作。这些作品中所透出的刚毅、热情、乐观、向上的力量感动了无数人,振奋了无数人。热情奔放的情感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近年来,他的创作呈井喷之势,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诗歌《祖国是我心中的神圣》写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之际:神舟飞船是我的祖国/派往太空的使者//祖国是我们心中的神圣/祖国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诗歌《我恨 我的诗这么无能》是写郑州抗洪的作品,诗中写到:我恨,我的诗这么无能/为什么没有成为洪水中/可以扒住的一个坚固的栏杆/一条粗粗的缆绳//我恨,我的诗这么无能/为什么不能成为郑州京广隧道口/一盏久久闪亮的红灯//我恨啊,我的诗这么无能/怎么不能成为躲避洪水的一个高地/成为转移受灾群众的一艘船艇/成为危机关头的一个救生圈。
诗歌《我是您的一株稻子》是悼念袁隆平先生的,他写到:在您的灵前/以沉沉的稻穗的姿势/给您深深鞠躬/献上稻子们的敬慕//我和无数的稻子/会成为您骄傲的风景/在您的眼前永恒地生长/永恒地凝固/一直守护在/您灵魂的高处。
诗歌《英雄,是这个春天的主题》是悼念大凉山木里森林大火中牺牲的英烈,诗中写到:三十个英烈的生命/是三十棵大树/把自己燃烧成灰烬/成为大凉山的一把泥土/融进祖国生生不息的血脉里/再长成新的森林/为共和国增加一片/带血的绿意。
诗歌《人民》中写到:人民就是我们的土地/滋养着我们的血肉灵魂/人民就是我们的天空/只有背负人民的希望/我们才能不惧风雨/展翅飞奔。
诗歌《透过窗户,我便看见大秦岭》中对秦岭的表达:你是横亘在中华大地的/一条巨蟒/是亿万年腾云驾雾的/一条巨龙。
诗歌《又想起了三爷》是写三爷这位牺牲的烈士,他写到:一位吃过草绳的战士/睡在呆哑的子弹里/黎明的硝烟/是他永恒的/背景。
诗歌《屈原》中:从那一刻起/汨罗江的水/几千年异常神圣/漫过了人间无数岁月/打湿了历史无数表情。
从这些随意摘取的诗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作品的意蕴绵长、灵动隽永和温润顺畅,能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语言,那些极具穿透力的情感表达,带领读者共同抵达感同身受的诗意境界。
李永刚的诗歌几乎都适合诵读。诗句充满着韵律感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朗读时可以一气呵成,情绪高昂时好似气贯如虹。朗诵诗的语言是高像素的写作。从古到今,被传唱的作品都因为接近口语而活着。他的很多诗歌已经形成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特征,比如在《透过窗户,我便看见大秦岭》中的诗句:“让悟道的悟道/让守静的守静/让祈福的祈福/让修行的修行”。在《武汉,祖国和你在一起》中的诗句:“为了中国更加中国/为了壮丽更加壮丽”等等,这类诗句给了朗诵者在二度创作中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让情感更容易抒发并升华。朗读是诗歌的一面镜子,在朗读的过程,一首诗就像一枝玫瑰在打开、在怒放、在燃烧。通过朗读,那些触及心灵的诗歌就抵达了丰富的世界,出于心怀而达于心怀之外。
作家李宗奇评价说,“李永刚的诗歌是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精神图腾,朴拙,纯真且气清,读之有味,品之泪吟”。宝鸡文理学院教授赵德利说:“诗歌合为事而作,我被李永刚作品中所记叙的各色人物的英勇奋战事迹所感染,被诗人深沉而又高亢的情感旋律所震动,感受到时代的脉动”。
西安抗疫期间,李永刚居家创作了《西安,我是爱您的市民》和组诗《我用诗记下抗疫的情景》,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西安,我是爱您的市民》完成后,中国冶金报的“冶金文苑”平台首发了这首作品,之后,《中国煤炭工业》杂志在官方微信平台和“学习强国”平台推出,受到读者的关注。陕西广播电台十三位广播新闻主播克服困难,采用云连线、云彩排的方式,连夜赶制出这首抗疫诗歌朗诵作品,并在陕西新闻广播和西安交通广播多个频段滚动播出。一些爱好者也自发朗诵录制和传播这首作品,其中西安艺梦艺术团几位朗诵者精心录制的朗诵视频,经《中国煤炭工业》杂志在“学习强国”平台“炫”频道推出,不到一个月点击播放量达到二十五万多,两千多读者和听众给予点赞,作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信心力量。
主题诗歌的创作是新时代诗歌的一大特点。这是一种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写作,是小我和大我的融合,个人独特生活经验与时代普遍性、社会公共性的结合,这是新时代诗歌的方向,也必将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李永刚正是这样投身时代,关注时代,抒写时代,关心生命、关注人民的诗人。他努力将大题材的主题写作深深植根于时代,植根于人民中间,抒写反映生生不息的时代和人民的作品,展现出新时代新征程的壮丽风采和恢宏气象。这也是他的诗广为传颂的主要原因。他感慨地说:“只有面向生活,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情感通融,真心真情真意创作,才能创作出好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也才能得到读者的喜爱。”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说:“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新时代也需要这样的能体现新时代气象的诗歌。李永刚的诗歌就是在树立一个个鲜活的人民形象,讲着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用诗歌形象来展现这个时代的伟大实践。
李永刚长期在基层工作,他大学毕业就分配到权家河煤矿,从一名煤矿中学老师到矿务局领导,再到钢铁企业的党委书记,他在企业工作几十年,留心时代和企业发展变化给个体的感受。他最初写了许多反映教师生活工作的作品发表在《教师报》上,后来写了一些反映煤矿工人生活工作的作品,发表在《陕西工人报》《当代矿工》《星星》《延河》等报纸杂志。
2012年到陕钢集团工作后,李永刚和钢铁工人结下了深厚的工作情谊。火热的钢铁工作经历也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几年时间,他创作并发表了诗歌《炉火与花儿》《作业长薛晓勇》《石头的分量》《我们之间有一份长长久久的情》《看5号高炉出铁》《看望高炉》《走进1号高炉》《谁懂高炉的痛》《望着铁水有一种神圣在升腾》《听军民讲那炼铁的故事》《品味钢铁场景》《2018,钢铁的交响从心中升起》等近40首两千多行关于钢铁的诗歌,他写工业站、铁矿石、烧结台车、高炉、转炉、轧线以及各个岗位上的钢铁工人,有劳模、炉长、作业长、炼钢工。他关注每一个生命,关注每一个值得抒写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创作中,塑造最接地气的人民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生活,只有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人民,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好作品。李永刚的诗歌《我对钢铁有一份牵挂》《看望高炉》等反映钢铁工业火热生活的作品深深感动着钢铁职工,周围的同仁亲切地称他是 “钢铁诗人”。他创作的《我爱钢铁》在2017年荣获了陕西省职工文化艺术节文学征文诗歌类一等奖,他也被陕西省总工会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职工艺术家”荣誉。诗歌《钢城抒怀》一诗在首届中国冶金文学征文评奖中获奖。
他的诗不仅充满正能量,还有大情怀。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现实生活。其中,“钢铁诗”是他创作中最引以为傲的作品。《我对钢铁有一份牵挂》是他离开陕钢后写的深情之作,在陕钢职工中产生热烈反响。这首诗里记录了全国劳模薛晓勇和王建祥、黄素华、李水丽、马兰志愿服务等普普通通的钢铁人形象。我摘取最后几句,体会他对钢铁的深情厚意:我总想看看他/看看钢铁默默无语的发芽/看看钢铁滚滚奔流的浪花/看看钢铁去杂归一的纯粹/看看钢铁有骨有情的风雅/看看钢铁有声有色的伟大/真的,我总想看看他/因为我对钢铁/总有一份牵挂。
我曾两次听他亲自朗诵过这首诗。那份情不自禁的感动,那份深切悠长的留恋,那份澎湃如海的激情,令在座的每一位泪目。第二次听他朗诵时,正是全国十次作代会闭幕之际,兴奋之中,他的感动竟然淹没了他的激情,他多次哽咽,继而竟然泣不成声,他拿着递给他的抽纸,背过身,好一会才稳定下来……我们默默地和他一起体会那份发自肺腑的“牵挂”,那份感动自己的“感动”!一个男子汉不是“真性情”不会轻易“真感动”,他转过身,又用颤抖的声音把我们带入了铁水奔流、钢花飞溅的火热现场,带入了干群相融、亲切和谐的生活现场。眼前的一切如此真实、如此动人,我惊叹这些朗朗上口又简洁灵动的文字竟有如此的力量。朗诵结束时,他深深地鞠躬,眼里充满感激,那是对钢铁的牵挂;脸上扬满自信,那是对文学的感恩!
我们惊异地发现,李永刚本人就是一位朗诵高手,他不依定势,洒脱恣肆,时而激情四射,时而深情细腻。那种忘我投入的状态,让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那种抑扬顿挫、高亢激昂的表达令听者和他一起进入诗意的境界,不仅动人心魄,还感人肺腑。
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在这首诗里,我看到了燃烧着的火,感到了澎湃着的热!他的关于钢铁的诗,一如高原雄风,劲力而爽朗,字字句句都刻着钢铁的硬度和韧性,时而如大河奔腾,气势磅礴;时而如山间小溪,清澈凌冽,不仅让情感升华,更有力量勃发。《钢铁向着春天》中写到:我们需要捧出一颗心/给钢铁一份忠诚//我们需要拿出一份力/给钢铁一份斩钉截铁的/行动。《毛洁成是一位高炉炉长》中:铁水是他和工友/梦中的河流/高炉就是他和大家/心中的月亮和太阳。《惦记高炉是一种习惯》中:只有高温与高产同行/只有铁水与汗水相融/他可以让我的世界/变得异常精彩。《大西沟是我熟悉的铁矿》中:那是一万年地质造化的/聚合积累/它的血脉里/蕴涵着钢铁的秘密。这些源于生活的作品,无论是写痛苦、写欢乐,写奋斗、写挣扎,写现实、写梦想,都在表达着钢铁人的执着与追求,梦想与希望。
培根说,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李永刚的钢铁诗歌就是这样,虽朴实无华却无不体现着情感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以及美的力量。这种有情感有质地的作品,才是和读者心灵相契合的作品,才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四
雨水中/鸟在出发/风在奔跑/我的诗句/温润而碧绿/是唱给这美好季节/清翠的歌谣。这是诗歌《春天的雨水》中的几句,一改写矿井的深沉,写钢铁的昂扬。李永刚写春天的诗句却是清新可人、恬淡可心的。我发现,他不仅钟情于“矿井”和“钢铁”,钟情于“人民”和“生活”,还钟情于春天和春天里的故事。
诗人总是有情调地诗意地栖居着,他有大量的写春天以及写时令季节的诗,比如:《迎接春天》《春天送你一首诗》《行走在春雨里,不需要打伞》《最幸福的事》《春天的早晨》《北戴河组诗》《春天来了,我在怀念秋》《我很在意这个秋天》《用自己的方式体会春天》《我的诗句在月光中飞扬》《春天,在南山下看望一片麦子》《最幸福的事情》《今日大雪》等,不一而足。这些作品都写得情深意长、婉转灵动。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李永刚喜欢在春天里挖掘生活的希望。用一颗纯净之心感知生活中细小的感动,欣赏点滴细微之美。真正的写作者始终在找寻厚实的诗意生活并赋予诗歌以存在于世的活力。比如在《和岁月永不说再见》中写到:我们和岁月永不说再见/也不把过去当作回忆的念白/即使只是一片雪花/也要轻扬成洁白的精彩/即使只是一颗雨点/也要潇洒地融入大海。在《妹妹嫁到了陕南》中写到:妹妹嫁到了陕南,父母把山路一样悠长的叮咛打进了她的嫁妆,我把山路一样弯曲的诗句扯成不尽的联想。他的这些作品既大气豪迈,又温柔细腻,充满着人间大爱、智慧和慈悲,饱含着诗人辽远的富饶、从容和悠然。
文学创作是一种功夫在诗外的写作。需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李永刚的诗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他深厚的学养及对生活独特的感悟是分不开的。他的哲学、文学、历史、地理、人文知识的积淀,使他对诗的理解可以深入到情感与内容、诗意与哲理相亲相融的表达之中。正所谓言为心声,诗为心语。诗是用心用情挖掘出来的果实。“诗言志”里的“志”是心志,诗就是要传递发自于“心”的声音,表达源自于“心”的志趣。诗歌写作就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抒写,是一种语言的太极,要有大胸襟、大气度、大情怀、大视野,才能妙笔生花,行云流水般流淌出诗情画意。
笔驰天下远,情融古今深。就诗歌而言,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在李永刚的近六百首诗歌中,积淀着他成长的足迹,每一首诗就像一个个脚印扎实有力,深入泥土,孕育果实!诚然,诗歌就其本质而言是诗人的生命存在形式,表达诗人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指归。那些优秀作家的作品永远具有鼓舞人心、照亮人性的崇高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永刚这位为人民抒怀的歌者,在诗歌创作之路上一定会常青常新,常新常青!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