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策划贾平凹》出版后,一拿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刘东风社长、分社郭永新社长、责任编辑陈君明等人亲自送来的样书后,第一批要赠送的人里面就想到张海潮先生,书中一章《路见不平一声吼,我为〈秦腔〉鼓与呼》与其有直接关系,因为他,就是拙著《〈秦腔〉大合唱》的责任编辑。
张海潮是改革开放前后第一批进入陕西出版大院的编辑,他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编审,是商州人,几乎与贾平凹同时上大学并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他曾荣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称号,编辑了《长征》等大量的优秀政治读物和《可爱的家乡》丛书,也编辑了不少文艺图书和书法精品,如《中国书法思想史》《中国历代书法名作鉴赏与临习一本全丛书》等等。
2006年,看好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的我,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秦腔〉大合唱》,出版时找到张海潮,在闲聊了有关贾平凹在出版社的往事后,我们三言两语就《〈秦腔〉大合唱》的出版事宜达成共识。不久,张海潮就审完了书稿且作了数页的审稿笔记和意见,他的审稿意见具体到位,令人叹服,更令我感动的是他几乎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审阅了拙稿,并整理出四页的审稿意见,这种工作精神和作风在如今已不多见,是难能可贵的。正是他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才使《〈秦腔〉大合唱》一书出版后就受到欢迎和好评,一版再版,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双效书。
张海潮先生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在其著作《我做编辑》一书中得以体现。全书分为选题策划、书讯书评、理论思考和编外絮语四个部分,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一位资深编辑三十年编辑生涯的思考和实践。在书前《我做编辑三十年》序中,他从编辑出版事业是一个值得热爱和奉献的事业;编辑出版工作要在与时俱进中实现文化传播功能;主动策划选题,是提升编辑工作主动性与高级化的必然选择;社会生活永远是图书选题的源泉和目的;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撰写书评是编辑工作应有之义和基本功力;做点理论研究,学做自觉的编辑人;团队的力量;图书编辑要不断地提高执行力意识和能力;文化的主题词永远是编辑的血脉与灵魂等十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编辑思想和观点,对读者很有启发。比如,在“文化的主题词永远是编辑的血脉与灵魂”一节中,他指出:在今日中国出版一片市场化、集团化、航母化的“改革”声浪中,在“有限责任公司”体制造成“责任有限”的必然结果,使有良知的“责任编辑”确实每日面临着文化责任与市场效益孰轻孰重的痛苦选择。试想,一个编辑面对一部书稿,首先把能否赚钱作为判断其意义与价值的首要标准,而不是对文化传承有多大帮助,这显然是有违出版文化传承的主旨和发展规律的。
正因为张海潮先生的敬业精神和文化坚守,使他成为令人敬佩和受人欢迎的资深编辑。退休后他本可以含饴弄孙,享享清福,但他退而不休,受邀在西北大学出版社审稿,为出版事业继续发挥余热,贡献聪明才智。
近年来,社会上的浮躁之风也吹进了出版界,编辑想得更多的是利润,也就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能挣多少钱的书稿组编上,这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在此情况下,编辑用于审稿的时间和精力却越来越少,因此就出现了图书质量下降的问题,甚至出现政治问题。所以,我们应向张海潮先生学习,学习他认真负责严谨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为读者奉献更多优秀图书。□王新民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