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种小麦的地方,都有面花。陕西关中地区的面花相比于其他省份,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这是由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审美趣味所决定的。黄河东岸的山西、河南,因为经济稍显发达,现代化程度略高,面花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样式与原始含义,显得过于世俗花哨。青海、甘肃一带黄河西岸省份的面花,却因为经济欠佳而使得面花的丰富性略显不够。只有陕西面花,因为经济处在半发展状态,加之当地保守持重的文化底蕴,一方面保留着原始文化的经典意象,一方面又昭示着现代气息。虽然经过世事的变化和民俗同质化的不断演进,给面花艺术打上了世俗化和现代化的文化烙印,但我们剥开它的表层,仍能看到它原始文化的发达根系。尤其是在农耕文化相对发达而现代产业发育不足、文化相对闭塞的关中地区,面花艺术以其独特的意象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迷恋倾倒。
关中人的“活命”艺术
我们这里说的“活命”,并不完全是指吃穿用度的生存维度,并非指温饱生活,同样还有情感的释放、心灵的回归和灵魂的安放之所在。
吃当然是人生的第一要素。关中属于渭河冲积平原,这里盛产小麦,面粉也是关中人主要的生活食材。所以在关中地区,面食最为丰富。相较之,馒头因为便携带、易存放而更受当地人的青睐。人们过去出远门、下地劳动,只要带几个馒头就不会挨饿。关中人把馒头称为“馍”,面花就叫“花馍”。一般的馍是平时自己吃的,花馍则是在岁时节令、婚丧嫁娶、满月寿礼以及走亲访友时才会用到。因此,面花便超越了吃食的功能,有了某种象征与隐喻。
这里说的所谓“活命”,是指人们在满足了果腹之欲以后,将人生的礼仪与交往都移植到其上,成为一种生命意义的寄存,是情感寄寓的信物。
过节的时候自然要用到馍,其种类也是比较丰富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华州区的马蹄馍与韩城市的看忙馍。马蹄馍,就是形状像马蹄状的馍,是过年时人们走亲戚的必带物。一般是走亲戚拜年时,客人带的两个馍。如果主人将馍收下,临走时给客人退还一个,就表明两家还会继续往来。如果不退或者全部退回,就意味着对方要和你绝交,说明这一年里你有什么事情没做好,得罪了对方。客人回到家就得反思,想自己什么事情没做好,找个合适的日子上门赔礼道歉,以取得对方原谅,这样才能重修旧好,以便再来往。
看忙馍,就是在收麦的时候,母亲最忙的时日,女儿要回家看母亲,回娘家自然要带馍作为礼物。关中是产麦区,过去因为机械化相对较差,人在这时是最忙的。在这个节点上,女儿回家看母亲,给母亲帮忙,是关中地区作为周礼发祥地的充分体现。生为父母,人当孝之,在她忙的时候,女儿定然要回家探望并帮助的。馍则是过去最基本的礼物。
最能体现礼仪文化的面花,都在人生仪节中。一个人生下来,满月要给他蒸一个囫囵馍,即一个很大的圈圈将他套住,以期其生命的圆满与周全。过岁的时候,外家要给他送灯馍,有的地方也叫茧馍,这中间有化茧成蝶的意思。而这样的灯馍,一直要送到十二岁他一个生肖周期过完。民间有“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说法,就因此而来。结婚订婚自不用说,各地的讲究与面花样式虽不一致,但蒸面花的习俗是不能少的。这时蒸得最多的是虎面花和鱼面花,有生殖崇拜的意蕴在中间。而当一个人活到六十岁,就可以享受寿礼待遇,家人给他蒸一个很大的糕,以庆祝他人生的成就与长寿。而当人去世了,后人们为了追思其恩,也会给他蒸各类祭饭,最经典的就是花馍。
原始文化的存续见证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关中面花,仍留存着中国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巫文化、生殖崇拜、祭祀文化的内容,并固化成一种礼仪仪式,呈现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同时,它也凝聚着中国人的诗性智慧、隐喻象征、装饰打扮等美学内容,并固化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从这些生动的造型上,既可以看到黄帝部落的父性文化,也可以看到炎帝部落的母性文化。既有母性文化的虎、凤、兔、荷等生殖崇拜图腾,也有父性文化的龙、蛇、鱼等生殖崇拜图腾;既有对祖先、神灵的敬仰,又有对现时生命的护佑。而这些文化内涵,又都附着在一个个的节日和生辰寿诞以及婚丧嫁娶之中,附着在一个个鲜活的花馍造型上。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符号,它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我们也只有从这些民间艺术中,才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根。所有的民间艺术,都沿袭着神话的原型,都打上了先民们解释世界的幻想烙印。这种烙印随着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已经掩藏在了历史的尘烟之中,让我们一时很难看到它的真面目。只有透过层层迷雾,剥茧抽丝,才能看到它的原始意象。
馄饨,在关中指的是一种花馍,有包馅的,也有不包馅的。当地最常见的为虎馄饨与鱼馄饨,一般为结婚、订婚时所用。何以用馄饨给一种食品命名,笔者的考察是它与创世神话有关,与生殖图腾有关。鉴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不能展开讨论,但它基本代表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混沌”传说以及早期人类对于虎图腾与鱼的生殖崇拜有关。
另外,在关中地区见得较多的是蛙馍、凤鸟馍,即以青蛙与凤鸟为造型的面花。前者当然是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后者则与太阳崇拜有关。而鸟鱼组合面花,是以鸟头鱼身为主要造型的。这种意象在大地湾仰韶彩陶中可以看到,与新石器文化一脉相承。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面花的品类,都有许多方面的人类原始文化遗存。
成双成对的对称之美
除了满月的囫囵馍与老人过寿的寿糕、祭祀用的大糕以外,关中面花都是以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在各种场合。结婚、订婚的时候,给对方送的花馍是成对的。女方给男方送一对老虎,男方给女方送一对鱼。走亲戚送的馍一定是双数的,如上面我们说华州区送给亲戚的马蹄馍是两个。陕西人有单个不送人的讲究,完全是一种对称的仪式感。
对称是人们对形式美的要求,给人以圆满、匀称、稳重、平衡之感。它也是中国人阴阳观念的充分体现。天有日月、道分阴阳;左右上下,南北东西;人分男女、年存长幼。中国人对于对称是情有独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式对称,不仅仅是一种美学理念,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国人成语中有“好事成双”一词,最能表达国人对于成双成对美好寓意的喜爱。因此,对称的美,亦是圆满吉祥的美。对外,它代表两手齐抓;对内,则是长幼有序,儿女双全的秩序。成双成对的关中面花,是对传统美学的最好诠释。
有关关中面花的美学意蕴,靠这点文字说不清楚。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去关中大地走走,亲身体验它的美学意味。□王海珺
鸡馍,与远古人们对太阳的崇拜有关。古代帝王有祭日的传统,民间艺术正是对古代风俗作了一个完美的映现。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