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生长诗歌的季节。
仿佛在一夜之间,季风用无形的手把陕南的晚春涂满了葱茏、明媚和律动的生命,让人们对这方山水心怀感恩。进入五月,气温渐升,鸟语花香,遍地盛装。而比天气更让人暖心的是诗友肖照越的首部诗集《顺着山梁走》出版了。
最早了解照越,是他出神入化的散文。其作品锦秀、达练、耐品,颇具书卷气。他前些年斩获第五届全国金融文学奖的散文《八达岭读秋》,意境优美,暗喻新颖,关照古今,文藏深意,是一篇诗化的散文。可是,让我惊讶的是照越的诗歌同样写得风生水起,让人刮目相看。
《顺着山梁走》共分为大地行吟、故土苍茫、凡尘碎语、心湖微澜四部分,精选了他各个时期特别是近十年创作的诗歌213首,可以看出诗人的用心和主张。纵观全篇,他诗中高蹈的灵魂、诗意的人生交相辉映,充满了丰润人生的巧思、吟唱和咏叹。
让我们打开这本书,一起走进照越的精神世界。
对大地的行吟与抒怀。照越的行吟诗歌,纵横捭阖,气场诰大。他驾着想象的马车一路奔跑,给词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有着凌空的诗意。“白鹿原本是一手好牌/却常常被三十公里开外的白鹿仓截和//据说在《白鹿原》有户籍的望族/如今都改了胃口/只有原上的酸枣树和芭茅草/还以土为食/闭口不谈身世”(《白鹿原》),与常规诗作中简单地描摹的性情地坦露不同,诗中充满了隐忍和创造,意象疏密有致,诗句充满活力而有生气。读完一首诗后,让人再次进入诗歌的意境继续联想,产生二次创作的思想碰撞。
照越一边行走,一边思考,把高蹈的思想融入祖国的大好河山,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湖畔,蓝色的雾正摇动/一支格桑花的长裙子/晨风唤醒太阳/湖水满面红晕/几只早起的水鸟/擦洗湖面”(《泸沽湖》)意境优美,比喻妥帖。这样美妙的诗句在他的诗歌中比比皆是,仿佛信手拈来,有若神助。“瓷器的碎裂声/不绝于耳/江姐一转身/历史就走远了/留下深深浅浅的伤痛/在十字路口/曲曲折折地徘徊”(《瓷器口》)。这些追古抚今,与时空对话的诗句,如四月霏霏细雨,撩拨着读者的情绪,让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对故土的讴歌与赞美。作为土生土长的秦巴汉子,照越笔下那些对故土描写精致、动人,无不吸引着读者深思、遐想。首先,故土亲情是诗人笔下最朴素的记忆,是诗人的胎记。照越诗中对故园亲情的描写温暖、形象而忧伤。“目光放回原处/那河依然年轻/而这个春天的芳华/不再属于我”(《那条河》),“您一生挺拔/一辈子唯一的弯腰/是在奶奶灵前”(《在父亲墓前》),“故乡是一碗酸辣面/自从喝了汉沔之水/便有了秦地凉皮的性格//往往在夜间/柔软如蛇/一梦醒来/便把岁月摔打成鞭子/又长又筋道/抽在身上/很疼”(《故乡的性格》),这些新颖、精当的比喻将故乡的风景、人物生动联系在一起并绘入一幅风俗画中,让读者读来,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
其次,故园景色是照越诗歌中最常见的物象,是其诗歌创作的不竭源泉。在《顺着山梁走》中这样的抒写随处可见。“自从走进我的心里/血液就有了奔腾的冲动//草篷间/有河水远行的足音/云端处/太阳把饯行的盘缠和盘托出”(《厚子河》)。故乡山水是寂寞、忧伤的存在,那么辽阔,那么神奇,是游子永远的牵挂。诗中这份淳厚的乡土情怀,是《顺着山梁走》的诗眼,也是诗中最动人的部分。
对苍生的悲悯与关爱。其诗中对世俗人生的所见、所感、所悟深入人心。尤其是对平凡生命的同情关爱与悲悯,触及人心,引人深思。诗中对漂泊他乡之人的关爱惹人动容。《夜路》中那个孤独的异乡人,“早年出走的钉子/已安身于苍穹/一根火柴走上夜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像伤口/又像省略号”,《表弟姚大发》中那个表弟,“表弟在外混了二十年/却始终没能挣到比他的名字/更响亮的东西”,诗中对漂泊者感同身受的叙述,悲悯之心,令人叹息。
诗中对平凡生命的同情让人动情。照越凡所见者皆可入诗,无论是“老曹紧紧盯住车门上方/不断变换的站名/以防那些惶恐的文字走失”(《地铁上的农民工》)还是“从一棵乌桕树/若隐若现的不安中/我听出了密林深处的破碎”(《一棵进城的树》),诗人对这些散落在世俗中卑微的生命,给予了极大关注与歌颂。因此可见,照越对那些平凡朴实的生命有着深沉的感悟能力,使他作品中所蕴含的人间之爱虽琐细却温暖而深厚。在《顺着山梁走》中,处处充满了对平凡生命的关怀、共情与赞美,这些无不显示着诗人广博的胸怀和无尽善念。所以照越的诗歌温情而朴素、厚重而平凡,这也是他诗歌最真实的标签。
对灵魂的反诘与赎救。一方水土的人文历史浸淫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色,也是其品格精神的外在表现,必将在诗人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我曾发誓,在这个夜晚/不能拖累月亮/和我一起虚度时光/那些瘦骨嶙峋的文字/于月白之夜/先后冻死在雪地里”(《一些文字冻死在雪地里》)。照越诗歌的厚重性还体现在既有对地域文化和历史的观照,也有对灵魂的反诘与赎救。
读诗集《顺着山梁走》,一方面可以在照越咨肆汪洋或低吟浅唱的诗意中触摸、感悟他的心路历程与行走的痕迹。在《眺望南山》中,他写道:“滈河绕过一个王朝的内伤/窦太后送进传说//柳青墓前/我献上几个初秋的桔子/让先生知道/人间,依然有酸甜”,从历史的长河中管窥人物的枯荣与江山的代谢。从《世子之梅》中,探知一个帝国与一个人物的宿命,“明世子朱敬珍早已凋谢/他的封号,还开着/像一支纸花/插在岁月的香案上”读罢令人叫绝。另一方面,从个人灵魂的反嚼与追问中寻找自赎的喻体,在《沉默》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位诗人的灵魂之光、精神之旅,“一只蚂蚁/怀揣青山与河流/顺着藤蔓/爬到一朵喇叭花上/那是它一生的/灿烂之地”。诗中道尽了诗人密结的心路历程。
诗无达诂。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仅仅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把听从的灵魂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照越是个精细的人,他平时读书,皆有批注和心得。他对缪斯女神的虔诚无以复加,对诗歌语言文字的苛求,常人更是难以企及。当然,这样对文本的精雕细琢也许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即对璞玉的伤害,使其失去原汁原味的成色。而过度研磨的食材则会让其失去原有的粗粝,使读者丧失咀嚼的快感。英国诗人齐慈说:“诗的写成应像树叶发芽那样自然。”照越在诗歌中善用短句,但使用过多也会使诗歌语言生硬而失去应有的弹性和张力,影响抒情的饱和度,使诗歌陷入同质的旋涡。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自觉和警惕。
写下这些浅薄的文字,以表达我对照越厚重人品由衷的敬意!□姜华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