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希望,一直在延续
2023-06-08 14:35:18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这个季节,麦穗早已由翠绿转向金黄,这一片金黄里饱含着农人们的无限希望。我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从小就在希望里生活着,从苹果树上开始散发果香,从西瓜开始躲藏在瓜蔓下,从棉花长出一个个花苞,我就开始了希望,希望丰收,希望看到家人的笑脸……农人们的希望,简单质朴却又饱含汗水,一季的丰收是上天对他们最好的奖赏,同时又是一个家庭生活幸福的保障。而《春蚕》中的希望则是等蚕茧结好,可以卖个好价钱,仅此而已。

在童年时期,每到春天,我们这群孩子就开始养蚕,至于从哪里弄来的蚕种现在仍不甚清楚,只是对养蚕时所获得的快乐记忆犹新。有了蚕种,便用卫生纸包着,放在暖和点的地方,等蚕出来后便将其小心放置在铺着纸的文具盒里,把用干净毛笔刷过、剪碎的嫩桑叶散在其中,接着便是每天摘桑叶喂蚕,看着蚕一天天变胖,最后比比谁的茧子好看……可是小孩子就是图个玩乐,几个小小的蚕,只是放学回家后消磨时间的好东西。

可是,《春蚕》里面那小小的蚕,却寄托了无限希望。老通宝一家几乎是以养蚕为家庭的主要收入,为了养蚕,他当掉了夹袄,在清明时还穿着过冬的破棉袄,从开春起只能吃个半饱,去借三十块钱,买二十担桑叶,抵押了产十五担叶的桑地,全家连十二岁的小宝在内,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为了养蚕,二三十家的小村落突然呈现出一种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也是大希望,人们似乎连肚子饿都忘记了;为了养蚕,农人们进行了各种隆重的仪式,有了各种规矩……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了可以用茧子换来一块块的大洋,以还债、解决家庭温饱问题。只是这样一种简单的希望,可最后还是落空了……

这一年,蚕茧结好了,却卖不出去,日子比往年更加困难了。各处茧厂都没有开门,收茧人也没见半个,只等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多方打听到的收茧的茧厂却十分挑剔和苛刻,最后卖茧的钱还不够偿还所欠的债。在那个年代,动荡的社会环境是导致农人的希望落空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外国商品的流入,更使农人们谈“洋”色变,老通宝曾经感叹,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长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他父亲留下的家产就这样变小,变得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他不愿意养洋种的蚕,即便是洋种的卖得好,他把家庭的衰败归结于因果报应,时代变了,而他的思想一点也未变,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于是,农人们的困苦也就来了。

如今,农人们的生活条件日渐好转,他们仍然不断在希望,不断在努力。做一个农民,很大程度上得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有时候可能一无所获。最近,适逢小麦收割季节,却遭遇连日阴雨,导致麦田积水、小麦倒伏甚至发霉,好在网上报道相关部门正在紧急组织抢收抢种,并下拨资金用于小麦烘干,力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受益。也有不少农人去大城市寻找新的机会,其中有很多不易、艰辛,但是为了家人和自己,新的希望总是萌发了……

我想着那金黄的麦子,祝愿今年田间会有很好的收获,让农人们的希望实现,也祝愿那些出门在外、为家庭奋斗的人们,希望不会落空,平安归来。希望,一直在延续……□王蓓蕾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