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人,我认识了西安仪表厂(简称西仪厂)的人;因朋友,我了解了西安仪表厂的文。近日得知王曾菊大姐不幸仙逝,不禁悲欣交集。悲的是一位爱书人永远离开了我们,欣的是天堂是读书的好地方,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西仪厂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培养和建立了一支业余创作队伍,丁盈川、韩贵新等创作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改革开放以来,西仪厂在狠抓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厂领导们身体力行,坚持书画创作,创办《文苑》杂志,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发表园地,使全厂的文艺创作日渐繁荣,韩贵新、刘俊华等人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特别是刘俊华,他出身贫寒,从小放牛,后仅在部队自学文化,但他手不释卷,笔耕不辍,日积月累,作品蔚然可观,先后出版了《寻觅》《读书絮语》等作品集,受到文学界等各界好评。
西仪厂的文艺创作既得益于火热的企业生活,也得到读书的帮助。刘俊华这个没有进过校门的放牛娃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创作成果,主要与他酷爱读书、勤奋自学有关,他在《读书絮语》自序中写道:“我爱书如痴,读书如命,写作拼命。一上街就喜欢逛书店,尽管经济不那么宽裕,但喜欢买书、藏书、读书,只要一看起书来,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了。”刘俊华的这段自述,也可用来描述他的同事们。随着西仪厂经济效益提高、职工收入增加,西仪厂的购书、读书热气氛浓厚,特别是1993年以来,关于陕西作家群的宣传报道使陕西作家及其作品声誉鹊起,《路遥文集》《贾平凹小说精选》等成为西仪人购书的主要对象,仅我给爱人的同事和朋友代购的就难以计数。
西仪厂位居西郊,购书不便,但这丝毫未影响西仪人购书、读书的热情,为了先睹为快,他们四处托人进城买书,我在出版部门工作,毗邻书店,自然成为他们理想的“代购人”。前多年,《浮躁》售缺,为了买到该书,竟也磨了不少嘴皮,弄得气浮心躁。一度《白鹿原》脱销,为了早日买到,也白跑了不少路,几经努力,才使西仪厂的朋友如愿以偿。《路遥文集》虽为陕版书,但一度也售缺无货,为购此书,跑的路加起来也够遥远了。偶然路过单位隔壁书店,终于买到两套《路遥文集》交了差。
西仪人爱读书的习惯也影响和带动着他们的子女和亲朋好友。据爱人说,有的人家往往因为一本书谁先看谁后看,争得不亦乐乎。西仪人看重书,把书作礼品,刘俊华曾送其著给我,以作留念。爱人托我几次买书,送给远方的朋友。
远方的朋友,你收到的不仅是作为礼品的书,而且是友情的象征,更是西仪人精神风貌的象征!□王新民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