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豪华落尽见真淳
2024-04-18 14:26:08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留住乡愁》是作家赵攀强的散文集代表作,2015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虽然已过去近十年,今天读来,那些字里行间对故乡、对父老乡亲的真挚情感依然深深地打动我,那种朴素的行文风格对今天新乡土散文创作仍然有着范文式的指导意义。三十多年来,他的散文作品无不弥漫着浓烈的田园情结、乡土味道。他的散文大多是对故乡的赞美、对乡土的依恋,对往事深情回忆,对亲人、乡邻的感恩和怀念之情。威廉福克纳说:“我一生都在写我那邮票大小的故乡。”赵攀强又何尝不是这样?

  《留住乡愁》一书收录了作家83篇散文,分为“情系故乡”“难忘亲情”“旬阳风情”和“往事如烟”四辑。其中一、三辑写故乡的山水风物,乡村的社会变迁。赵攀强是陕西旬阳人,他生于斯长于斯,走遍了故乡的山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他生活的气息和难以磨灭的印迹。不管贫穷还是富有,留在记忆里的,永远清新明亮温暖如初。他以沉入故乡深处的方式,寻找记忆与现实的交叉点,充满了对故乡山水、对故乡风俗人情的膜拜之情。他以笔为刀,精心雕刻家乡的山水风物和发展变化,诠释着乡情和乡愁。在朴实自然行云流水生动活泼的文字深处,掩藏着作者如潮水般涌动的激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漠视故乡的衰败与萧条,秉笔直书故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曲折,彰显出他对故乡的忠诚和一片赤子之心。

  赵攀强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第二辑“难忘亲情”是作者的亲情随笔。《母亲坟头的诉说》《母亲的茶饭》《父亲的故事》《持家女人》《女儿,爸爸为你感动》等篇章分别写父亲、母亲、妻子和女儿。在他的笔下,亲情是挡风遮雨的伞,亲情是抵御严寒的棉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母妻子的感恩,对女儿的谆谆教诲,朴实无华的文字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第四辑“往事如烟”,写记忆中的日常生活,乡邻间的交往和友谊,作者用简笔勾勒和淡笔素描的方法将一幅幅记忆深处的生活的画面呈现给读者。《黄桥往事》一文,作者写自己二十年前给黄桥的村民治牛,结果治死了两头牛,“有一种无形的谴责,折磨了我一年又一年”,结果是“每当遇见黄桥人或路经黄桥时,都会勾起我对20年前那件往事的回忆……常常使人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一篇几百字的散文,一个人的真性情跃然纸上。这些文章看似写记忆中的往事、小事、个人经历,但小事往往能见大。他书写了时光的流转,社会的变迁,个体经验独特的发现。读赵攀强的散文,特别是那些朴实的日常生活,常常让我想到“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直说家常”这副对联。生活中并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发现的眼光。日常生活的零零碎碎,无不蕴含无限禅机。禅就如清风明月,看似不可捉摸,其实无处不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赵攀强散文创作达到的境界。

  乡村、记忆、亲情,构成了赵攀强散文的三原色。它们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汇成了属于作家自己的文学河流,在这条明暗互现的河流之上,漂荡着乡愁与乡情,追寻与徘徊。作家的追忆是建立在乡村社会的时代之影中,而乡村的身影又折射到人物的丰富内心之中。我惊奇地发现,正是因为作家对于时代细微之处的敏感、对于人心深处末梢神经的敏感,作家记忆中的乡村焕发出了人性的光辉,而作家精神的成长,回荡在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身上,使每一个人物都从朴实的叙述之中呼啸而来,撞击着我们本已疲惫的心灵。

  有位文友说:赵攀强的散文太直白、太短小、缺少文采。我很不以为然。散文贵在真实,事件记叙真,感情表达真,这是散文的基本伦理,也是赵攀强散文的鲜明特色。真实和朴实,才是散文的传统。赵攀强恪守传统,又不刻板,于朴实无华中守正创新,写出的散文才是真散文。欧阳修讲:“文章如一精一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留住乡愁》先后五次印刷,发行量过万,事隔多年,仍然为读者喜欢,就很能说明问题。何况赵攀强的散文不是直白,而是平实,他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徐徐展开一幅幅乡村生活画卷,使人深入其中,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留住乡愁》一书,写的都是平常的小事,写的都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写的都是至爱亲人,作者与他们同呼吸、共悲欢,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无不体现着满腔真情和深切关照。“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的诗拿来形容赵攀强的散文再合适不过。仔细咀嚼书中那些朴实的真切表达,跟随作家在悠悠世事中观物、赏景、读人,那些掩藏于家长里短中至真至淳,往往会下意识触动读者最柔软的内心,令人感动。□张斌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