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震不垮的川娃子》——记述中国“好孩子”
2009-04-24 09:34:41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郑小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但他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英雄救人事迹,却使他成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代表。
    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报告文学 《震不垮的川娃子》中,一批 “郑小鹏”式的平常孩子展示出的品格和胸怀,改变着人们对 “好孩子”的价值判断。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21日在作品研讨会上说,这部书可以帮助当代青少年从不平凡的同龄人身上找到精神偶像。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秘书长、评论家田珍颖说,在作家孙晶岩的笔下,残疾少年张强为死去的同学擦拭脸庞的郑重, “可乐男孩儿”薛枭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坦然,穷娃子梁强向死去的恩师磕头的悲伤,无一不体现着孩子们的坚强、勇敢的精神和仁爱、感恩的情怀。同时在书中记述的爱美、爱唱的女教师和无私忘我的志愿者,也揭示了这种精神生发的背景。
    “时代需要这种作品,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加 ‘钙质’,也可以改善我国社会的儿童观、成长观和教育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长期为 《中国少年报》主持知心姐姐栏目的儿童教育专家卢勤说,地震发生前,不少中国孩子的理想是当歌星、明星,做大款、大官。地震发生后,灾区很多孩子都希望成为 “帮助他人的人”。
    “这表明当代中国的孩子不是没有精神,而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去发现。”卢勤说: “灾区需要精神重建,震不倒的川娃子精神就是重建的精神财富。”
    团中央少年部副部长王路说,100多年来,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表面上看起来是物资和技术的差距,实际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其中很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差距。新一代中国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曾一度令人忧虑,然而在地震中孩子们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面貌,体现出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对明天的希望,这些不仅令人感动,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启发。
    王路指出,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在情绪激动时容易接受教育的观念,他们在成长中需要榜样。但是目前中国孩子缺少心潮澎湃的时刻,也缺乏距离他们很近的英雄偶像。 《震不垮的川娃子》记述的 “好孩子”恰恰是他们的同龄人,可以在他们当中引起共鸣。 (辛华)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