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咏月诗话
2009-09-28 01:42:45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在自然风物中,古代诗人最爱吟咏的恐怕就是明月了。中秋将临,邀三五文友,对月举杯畅饮,品赏意味深长的咏月诗,别有情趣,不乏其乐。
    以写景为主的咏月诗当推唐代诗人刘方平的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写的是春月,唐代另一位诗人戎昱写的则是秋月: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婆娑树叶凋。” (《戏题秋月》)清代文人王夫子也写过一首题为 《月斜》的咏月诗:“月斜碧空合,河汉几时生。沓霭岳莲出,萧条露叶横。归云飞带雨,凉雁过留声。袛讶西峰上,清宵有奏笙。”这首诗详尽地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品读这样的咏月诗,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了对月色的描绘,诗人也直接赞颂月亮。唐代诗人李商隐《霜月》写道: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首诗起笔点明时令属秋,接着描绘了秋夜景色,三四句运用神话故事,使人产生美妙的遐想。诗人们赏月、咏月,都是因为明月具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品格。它有光辉,可以照亮大地却不会灼
    人,让人在黑夜里坦然地行
    走;它具有无私奉献的精
    神,即使剩下一个小小的月
    牙,也能给人一缕微光,使暗夜增添些许温馨。唐代诗人曹松就赞美了它的这种奉献精神:“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崖。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中秋对月》)月光公正无私地普照大地,把光明遍洒天涯海角,不是为了私照某一户人家而升起的。可见,明月不仅乐于奉献,也最大公无私。
    咏月诗中最多的是以月寄情。诗仙李白写有200多首咏月诗,几乎都是寄情之作。 《把酒问月》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阕。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将人与月反复加以对照,以月的长久映衬人生的短暂,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不仅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明月形象,也显露出诗人自我的孤高出尘。而妇孺皆知的 《静夜思》则明显表现的是思乡之情。唐代的另一位诗人张仲素有一首思夫诗《秋夜曲》曰: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诗人把一位妇女的心思刻画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诗圣杜甫也写过许多以月寄情诗,其中以《月夜忆舍弟》最著名。其诗曰:“戎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诗圣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兄弟离散的伤感以及对战乱不停的忧虑。宋代也有大量的以月寄情诗词,最有代表性的是苏东坡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诗人以广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艺术构思,展示了人间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形象,肯定了人间生活的美好。尤其是 “人有悲欢离合”三句,是他洞悉了人生之后的旷达与潇洒,常被用来感慨人生的不幸和世事的缺憾。宋代著名学者胡仲任评价这首词说: “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