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陕南的牛
2009-09-28 01:43:38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那是在今年7月初,我跟随着一群通讯员去陕南采风。去的是汉中南郑县的元坝镇,那里有一个地方叫黎坪,原来是一个林场,封山育林之后,原先的采伐工人放下刀锯斧斤,依仗着巴山的秀山丽水,开始经营旅游生意。这几年经过政府的的费心营造,打理成一个森林公园,号称是陕西的九寨沟,很有一些陕南自然与人文的代表性,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那里。
    车进山门,景色顿异,但见茂林修竹,峻石流水,清新草林,扑鼻而来。久居城市的学员们欢呼雀跃,四处奔跑照相,我毕竟有了点年纪,司空见惯,没有被年轻人激动起来,而是对不远处一小块开阔地里的七八头牛有了兴趣。
    我曾在关中的农村插队当过四年的农民,对耕牛并不陌生。牛是农家的命根,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家里的一口人,家里有专门的牛圈,与人同居一处,定时喂养,男孩子的生产第一课,就是为牛割草。为防走失,牛鼻子上那根铁钻任何时候也不能离开主人的控制,就是在自家门口,也要牢牢栓在桩上,况有贼人专趁风高月黑之夜偷牛,防范之心须臾不可懈之,即使出去吃两口青草,也得有牧童跟随。而眼前这一群牛,自由散漫,在山间一块洼地悠闲吃草,赤裸裸无一丝绳缰,空荡荡无一人照管,目之所及,并无人家,而秦巴山区,断无野生牛群出没,分明是农家所饲,却又黄牛水牛混杂,无一人经管。说是对这群牛有了兴趣,确切地说是产生了不解。
    午饭安排在元坝一户农家,腊肉芋头,笋尖木耳,土豆米饭,典型的陕南待客饭,问主人养着黄牛,为何不见牛肉?主人是一个个子不高的清瘦男子,为招待这顿颇具规模的午饭,他动员了许多亲戚来帮忙,一个劲儿地招呼大家吃饱,见我发问,便说陕南人家的黄牛是用来犁地的,不是用来吃肉的。我奇怪,陕南犁地的不是水牛吗?他说,水牛是犁田的。我不解,难道犁地和犁田不是一回事吗?座中有陕南人显然不屑我这个城里人的疑问,说:“当然不一样了,地是种麦子的,田是种稻子的。”我恍然大悟,搞了半辈子的文字工作,却对“地”和“田”的区别不敏感,细细想来,这两个字果然有泾渭之分。按六书造字的规律,“地”,土也,是个会意字,指的肯定是旱地;而“田”却是个典型的象形字,分明画的是一块水田,不在陕南山区农家生活,如何会对这两个字明了于胸?同行一当地的工会干部为解我的尴尬,告诉我,秦巴山区耕地复杂,传统使用耕牛,但在这里你看不到江南水乡一色的水牛,旮旯斜坡的旱地,水牛是使不上劲儿的,所以农家既有水牛也有黄牛,不足为怪。但陕南人养牛却不像关中人那么金贵,活儿干完了,就散放出去,随你到哪里去吃草,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晚上不回来也没人去找。有时候出去时是一头牛,回来时还带回一只牛犊呢!
    真的令我大开眼界,在关中农村防不胜防的事,在陕南山区竟如此富有诗意。就算是路不拾遗,但牛毕竟不是孩子,倘被别家牵了去,岂不要淘气劳神?下来的说法更令我折服不已。当地自古以来,发生此类纠纷,从不惊官动府,若有两家对一头牛的归属有了争议,由当地长者出面,将牛牵至两家交界之处任牛选择,牛往谁家走便归谁家。若是小牛犊,如法炮制,拉两家母牛来,置牛犊于其中,牛犊奔向哪家母牛,便清浊立见。这是最终裁判,无人敢持异议。时至今日,虽有了DNA的科学手段,但古风犹存,连当地派出所也是这么一个判法,并无人对这种裁判的科学性质疑,更没有人怀疑它的公正,结果一经出来,当事的一方再有不服,也得俯首帖耳,不敢争执。
    这就是今天陕南仍存留的乡间淳朴吗?牛儿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给我带来的感慨,而这种感慨我不知道还能保持多久。当推土机和挖掘机的推进惊扰了山区的宁静,当成群结队的红男绿女涌进这罕见外人的山林,当各种烤肉的焦香飘荡在湿漉漉的空气之中,当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叫卖声掺杂在风过竹林的韵声中时,我还能再见到今天的牛儿吗?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