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诗人笔下的重阳习俗
2009-10-26 02:03:36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重 阳
    节的形成
    具有悠久的历
    史,早在西汉
    时就已经成为一个固
    定的节日。人们在重阳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从文人雅士的诗文中就可窥见重阳节各种习俗的盛况。
    登高 。 九月九日,正是仲秋时节,天高云淡,山青气爽,人们结伴出游,登高远眺,饱览山水秀色,歆享丰收喜悦,实乃人生快事。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云: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诗友们结伴去登高,目的是为了 “眺山川”,但却诱发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叹,表达了他如同远在万里的鸿雁一样的惆怅忧郁心情。在这首诗里,也透露出那时的登高不光是欣赏大好河山,他们也在一起饮酒聊天。唐代诗人张谔在 《九日宴》中写道: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可见文人的登高饮酒,并不像平时那样细品慢酌,而是毫无拘束地狂饮猛灌,直至酩酊大醉。所以,诗人才会问归来的女子,今天登高时有几个人醉倒了。
    赏菊 。农历九月,正值芳菊盛开时节,文人雅士对凌风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写下了大量赏菊的诗篇。尤其是唐代,简直到了无菊无酒不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的地步。诗人骆宾王的 《菊》曰:“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此诗不仅描绘了开放的菊花 “笑日”、 “摇风”的姿态,也写出了菊花飘荡的香气即使隔着河岸也可以闻到。宋代诗人郑思肖的 《画菊》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诗着重赞颂菊花至死不变节的高尚情操,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射箭 。 古代的帝王将相在重阳日除了登高饮酒之外,还进行射箭、纵马、围猎等活动。南北朝时,重阳节就有骑射围猎活动,到了唐代,这种活动就十分盛行了。据 《唐会要》记载,贞观十六年(642年)九月九日,皇帝赐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射于玄武门。 《启颜录》还记载了唐宋国公萧瑀射箭的轶事。萧瑀不会射箭,发射多次居然没有一箭射中。大书法家欧阳询当场作诗嘲笑他: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反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着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由此诗可见,萧大人的箭术实在太差了。
    食糕。 唐代就有食重阳糕的习俗,到了宋代重阳糕的制作已经十分讲究,并不亚于中秋月饼的制作。据 《梦梁录》记载,多数人 “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 ‘重阳糕’。”也有人 “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曰‘狮蛮栗糕’。”还有人在糕上点缀枣、栗,称之为枣镐、花糕。清代诗人蔡云有 《重阳糕》曰:
    “蒸出枣糕满店香,依然风雨古重
    阳。织工一饮登高酒,篝火鸣机夜
    作忙。”为了让人们吃到可口的重阳
    糕,织工整夜忙碌,篝火照耀,机
    械轰鸣,作坊里充萦着诱人的香气。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古人对重阳糕的重视。
    插茱萸 。 茱萸,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味浓香,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延年益寿等作用。古人将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在重阳节佩带,成为一种习俗,甚至将重阳节叫做 “茱萸节”。描绘插茱萸的诗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最著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然,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插茱瑜萸的习俗,更重要的是抒发了一位异乡游子在重阳节的思亲怀乡之情,表现了古人节日渴望阖家团圆的强烈心愿。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