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地道的秦人,可在孩童之时,最早接触秦腔、认识秦腔不是李十三的《火焰驹》也不是范紫东的《三滴血》,还有一大堆秦腔名角苏育民、孟遏云、陈妙华什么的,以及任哲中唱的《周仁回府》等等,而是几句带点说唱的秦腔小段:“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其实,这应该是民谣,也是儿童们乱吼的童谣也称作是《关中古歌》。我以为反正属于“谣”体。不过是秦腔艺人演出时随意借用加入的小插曲,即丑角在幕间串场时,插科打诨、活跃气氛,增加笑料的小段表演。记得五十年代中期我上小学时,学生娃们就随意颠倒翻唱胡编乱改“他大舅”,比如:“高桌子低板凳一对兄弟,他大舅他二舅两个老皮(注1),他大舅他二舅都是木头,高桌子低板凳都是他舅……”
谁知,近些年“他大舅”突然一下风靡中国,一下让秦人们有点欣喜若狂。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老毕唠叨,高兴了就来上一段。这源于2006年5月31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把《白鹿原》改编成陕西方言话剧搬上北京舞台时,一开幕先让陕西华阴老腔的十多个民间艺人用“他大舅”打场子,颠狂一阵,先声夺人,强力震憾。不说话剧《白鹿原》火没火,反正是火了个华阴老腔,那吼的忘情时得慷慨激昂、唯我独尊,伸胳膊踢腿时的姿态荡气回肠,猛烈敲击木凳子时得忘乎所以、尽情发泻,有一种不顾一切的奔放。一会儿被称为“千古绝唱”,一会儿又被称为“原生态摇滚”。
接着2009年张艺谋又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亲自填词,亲自和当年红透半边天的小沈阳来了一段“他大舅”。这后面才有,借《星光大道》为《三枪》造势,拉来东北赵本山,春晚上的《不差钱》推波助澜,把国人的眼球都吸引得快爆了。再紧接着作为2010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的开年大戏,电视剧《奠基者》中的铁人王进喜,也来了段:“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走三步退两步不如不走,多打井快打井多多出油……”于是乎,不管话剧、影视剧,喜剧、正剧,娱乐还是主旋律,都不约而同甚至一窝蜂不假思索地选择“他大舅”,凑戏分、玩民俗、吸引眼珠,让你一个陕西的秦人,还真有点应接不暇。
《三枪》中只选那两句经典,而华阴老腔在这句之后还有几段,第一段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男人下了原,女人做了饭,男人下了种,女人生了产,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转……”第二段稍微变了点,不完全按照“他大舅”模式。“女娲娘娘补了天,剩块石头成华山,儿背着太阳飞,边飞到西那边,天黑了又亮了,人醒了又睡了;太上老君犁了地,豁出条沟成黄河,风儿吹月亮转,东岸转到西岸边,麦青了又黄了,人兴了又张了……”
大概是2003年拍的30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匪事》在前面两句后边又加了两句,应是《陕西大实话》中的老段子:“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
电影《高兴》,也用了“他大舅”四句,基本上也是照搬秦腔剧中的旧词,与《关中匪事》各有特点,各有意味。“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一头驴两头牛都是牲口……”
当然了《关中匪事》的四句串在一起,寓意更深一层。他第一句说的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第二句的高和低,说的是不论你高他低,都一样,都是木头,谁别瞧不起谁;第三句说的是有了金子银子了就别再贪心;第四句则说的是别牛气,天和地都盯着你监视着你呢?!“牛”,即牛气冲天。这有几重意思,有势大、扎势,或者犟倔、不服气的意思在内。《奠基者》中的铁人王进喜吼的那一段也不错,特别符和当时的规定情景,“走三步退两步不如不走”,从“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变过来,意味大增,而“多打井快打井多多出油”更为直接服务于剧情,十分贴切。
“他大舅”这一秦腔小段,称《关中古歌》或称《陕西大实话》,初听之时,那就是一句不折不扣的大实话,甚至像废话,但其中蕴含着极深邃的哲学意味。“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寓意着这样天经地义的真实不容否定,看似土得掉渣但韵味无穷,就像天就是天,地就是地一样。我瞎想,是否有“否定之否定”演绎出“肯定之肯定”的哲学意味在内呢?有一首歌中唱道:“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娘。”其实和“他大舅”一样,用肯定来加强不可否定,并予以强调。尤其演唱之时,给你的第一感觉是完全出乎意料,而后会心地绽发出一种莫名的有点怪诞的喜悦,这其实是一种冷幽默,是深入骨髓的幽默。
《关中古歌》为啥选舅舅来说事呢?因为在陕西关中一带,舅舅在一个家族中,地位是极其特殊的。例如:会称舅舅是“亲娘舅”,家族中的一切大事,婚丧嫁娶都需要舅舅来主持,小孩子满月、盖房、分家,舅舅是一定要到场的,而且那酒宴的首席位置非舅舅莫属。在关中农家,爹娘一句“明儿个把你舅叫来”,就意味着要给你弟兄们分家了。这时的舅舅,代表着权威与公平,所以选舅舅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他大舅”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演唱模式,可以随意地仿照填词,流传下来的版本非常多,好像每一个丑角演员都掌握有好几套呢,所以也惹得我尝试着凑了几段。看一位朋友博客文章《筒子楼》,我就凑和写了一首:“筒子楼鸽子楼,都是个半扇,有厕所没灶房,特别“瞀乱”(注2)。楼道窄楼梯陡,实在麻眼(注3),让人,成天到晚的犯颇烦(注4)。”
写“他大舅”这种样式的《关中古歌》,只要抓住了唱词的朴实淳厚、幽默风趣,以及陕西方言不同一般的特色,写出来就一定会惊艳般的抢眼。
当然有人担心,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三十年,只生一个好,中国人口终于控制在十三个亿,可再来一个三十年,中国以后就没舅了,更别说大舅二舅了。看来在中国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政策是否会变成:多生一个好。反正,这十多年以后舅这个称呼,肯定成了稀罕。
如今的“他大舅”吼红了全中国,而可能很多外地人,是从“他大舅”这段《关中古歌》认识秦腔的,这当然会引起误导,虽然有秦腔的地方都有“他大舅”,但秦腔的经典唱段一定不是说唱式的简单曲调的“他大舅”。但愿“他大舅”,为秦腔的振兴敲响开场锣鼓,更精彩的大秦之腔还在后面,还要到西北五省、到陕西、到西安来看。□朱文杰
注1:“老皮”陜西关中方言,把老汉叫老皮。
注2:“瞀乱”陜西关中方言,心中发急发躁,导致心绪混乱。
注3:“麻眼”陜西关中方言,把不行叫麻眼。
注4:“颇烦”陜西关中方言,颇为烦恼,也有嫌麻烦的意思。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