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节,华山北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只见他们个个表情凝重,无心浏览沿途峻秀的美景,直奔解放华山纪念碑。在纪念碑前,客人们深情凝视碑文,轻轻拂拭碑上的尘土。接着,这八九个人站成一排,郑重地向纪念碑鞠躬,边鞠躬边说:“爷爷,我们看您来了。”言未毕,有人哽咽,有人眼眶泛红,有人已潸然泪下……
三鞠躬之后,客人们向纪念碑敬献鲜花、果品,宣读祭文。隐约听到祭文中说:“亲爱的爷爷,……,站在您就义的地方,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您的事迹使我们懂得了‘为了国家和民族可以牺牲一切’的道理。这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是谁?他们在祭奠谁?逝者与华山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怀着强烈的好奇,我采访了这些神秘的客人。
原来,他们是在解放华山中牺牲的烈士张道源的后代,特意来祭奠张道源。
张道源,1889年出生于陕西省子洲县一个富豪家庭。为人耿直,好主持公道,善结交朋友,常仗义疏财。和当地政要井岳秀、高桂滋等熟识,和共产党员李子洲、马文瑞等关系密切,与开明士绅李鼎铭是世交。
张道源曾先后任井岳秀、高桂滋、何绍南部连长、中队长。抗战初期,率部驻防黄河神木、府谷一带抵御日寇。
1940年,韩子佩担任绥榆保安十二团团长时,张道源任团副。因敬佩张豪爽仗义,韩子佩和张结为拜把子兄弟。
1943年,感觉国民党反动统治为时不多,从共产党身上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加上看不惯韩子佩的飞扬跋扈,在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的影响下,张道源借故离开韩子佩回到老家。
1944年,在子洲县首届参议会上,张道源被选为参议员,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
1947年春,子洲县发动群众清算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到了张道源,并将他列为重点。召开清算大会那天,周围数千名曾受到张道源一家资助的农民拿着锄头、镢头、木叉自发跑来保护张道源,清算大会只好不了了之。
虽然侥幸躲过了一难,但是张道源害怕了。于是只身逃到延安,投靠时任延安警备副司令的韩子佩,任韩副官。
西北野战军从内线防御转入外线进攻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韩子佩从陕北一路逃窜到华山脚下,任陕西省大荔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六旅旅长,年近花甲的张道源任韩副官。名为副官,其实只领一份军饷,平时闲居西安。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解放大西北的强大攻势,胡宗南率部南逃,韩子佩带领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华山天险负隅顽抗。消息传到西安,已经起义的张道源认为大局已定,韩子佩不能再一意孤行了,遂决定上山劝降。
出发前,西安的朋友劝张道源:“此去吉凶难卜,你最好别去。”张道源说:“据我和韩子佩多年的交往,韩子佩不会把我怎么样。再说,要为新中国做点事情,不冒点险怎么成?”旋即来到解放华山指挥部请缨。解放华山指挥部安排起义的原保安六旅中队长孟俊甫陪张道源一起上山。
在华山脚下,华阴县委书记再次劝告张道源:“上华山是有危险的,最好别去。”张道源说:“我的主意已经定了。我此次华山之行,既是为人民政府出力,也是为韩子佩着想,他会明白其中利害的。”遂慨然出征。接到张道源上山劝降的消息,害怕张动摇军心,加上对张、孟二人起义恨之入骨,韩子佩遂暗示将张、孟两人处死。张道源被韩部诱骗到北峰杀害,尸体被推下山谷。孟俊甫在朋友的暗中帮助下侥幸逃脱。
韩子佩杀害我军信使的行径,激起全体指战员的强烈愤慨,发誓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随后就发生了智取华山战斗。华山解放后,张道源被追认为烈士,杀害张道源的凶手关士贞等被镇压,韩子佩被人民政权枪决。
……
张道源孙子张子栋说:“74年了,我们从未忘记爷爷。不敢忘,也不会忘。作为烈士的后代,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弘扬先烈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好每一件工作,尽力报效党、报效祖国和人民。”
临别时,烈士后代再次走到纪念碑前,深情抚摸纪念碑并拍照留念。
只要后人记得,英雄就永远活着!(秦永毅)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