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潼关有个水坡巷
2024-03-11 10:19:43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发小从去年年初就约我“过年了好好聚一聚”,可是,都正月二十三了,还是没聚成。“再不聚就到明年过年了。”这样想着,我下决心今天非和发小聚聚不可。到哪里聚呢?本能地,我想到了水坡巷。

  水坡巷位于潼关古城内。

  潼关古城东南高周围低,东南是高耸的山塬,周围是平坦的街市。在东南高耸的山塬中,有一条东西向的水沟,向东直达塬顶的荒凉,向西连接街市的繁华。水坡巷就建在这条水沟里。

  因为依水沟而建,巷道同时也是河床。每到夏秋下雨时节,从东边高处汇聚下来的雨水沿着倾斜的巷道向西奔流,水坡巷因此而得名。

  20世纪50年代,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古城变为淹没区,被迫向南迁往地势较高的地方。水坡巷因为地势高,位于设定的水位线以上,所以保留了下来,成为潼关古城最后的记忆。

  其实,我以前去过水坡巷。

  那一次,我和同事从东边的山塬顶沿水沟迤逦而下,刚开始是荆棘和杂草丛生的山坡,接着是废弃的屋舍,再往下,房子才变得浑全整齐,巷道才变得干净整洁,慢慢有了人气和生机。

  虽然去过,但是还想再去一次,再好好感受一下。那里似乎有某种东西在吸引着我。

  接上发小,从华山驾车半小时左右便到了目的地。初春的早上,天气乍暖还寒,一下车便觉得衣服有些单薄,手、脸冻得凉嗖嗖的。

  穿过水坡巷西口的门楼,沿巷道缓缓而上。才入巷,巷道和两侧的房屋还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再往前走,很快就有了落差,巷道在低处,房屋在高处。

  正走着,一株横卧的古槐出现在眼前。古槐的根和梢分别搭在巷道两侧几米高的巷沿上,像是一座独木桥。

  环顾古槐四周,发现古槐根部所在的那家门前有一块醒目的牌子,意思是说这是一家古民居。怀着好奇,我想进去看看。

  看进户门,进户门虚掩着;听里面的动静,从临巷的前房里传出吱吱呀呀的电视声。问了几声“家里有人吗”,无人应答。

  正犹豫要不要进去时,一个六七十岁的老者挑着担子过来了。估计是本巷人,急忙上前请教:“师傅,能不能到这家屋里看看?”“怎么不能?!尽管看。不过,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老者说。听了老者的话,我壮着胆子走了进去。

  走过前房,来到二门前,发现二门闭着。用手推了推,从里边闩得死死的。扭身返回前房,轻叩屋门,一个五六十岁的妇女走了出来。听我说明来意,妇女说,我是租客,主人不愿意让人进去。话已至此,我们只好带着些许遗憾离开。

  沿着巷道继续前行,巷道中一座像小庙一样的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房子中间是一眼井,房子最里面供奉着一尊神像。据井边的牌子介绍,此井挖掘于唐朝,相传清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途经潼关,曾饮此井水,饮后龙颜大悦,赞叹“真乃神水也,清冽甘甜”。

  从井房出来,沿着巷道继续上行,巷道两边废弃的宅院逐渐增多,屋子里布满灰尘,院子里杂草丛生。

  再往上走,一道围墙挡住了去路,围墙里是新修建的潼关古城景区。我们只好原路返回。

  沿巷道北沿走到一户人家门口,一男一女两位老者正站在门口聊天,女的手扶着门框,男的手里提着一个装着红薯的塑料袋站在台阶上。只听女的说:“故地热土的,一下子全圈起来卖门票,往后想上去游玩都去不成了。”男的听了频频点头。知道两人说的是新修的潼关古城景区开始对外营业的事,我忍不住插话:“不卖票不行啊,投资了那么多钱,到现在一点回报都没有,那么多人要吃要喝……”

  “也是啊。”两个老人笑着说,一脸和善。

  问起古城景区建设对生活的影响,老婆婆说,水坡巷原来是条土巷,前几年,政府给巷道铺上了鹅卵石,用石板加固了巷沿,还修复了一些民宅……正说着,老大爷忽然想起什么,和我们打声招呼,提着袋子走了。

  往西走了三五米远,走到斜对面一户门前,老大爷走了进去。老大爷刚进去,一对游客模样的中年男女领着一个三五岁的红衣女孩正好经过,三人伸长脖子好奇地朝里面张望,似乎里面有什么稀奇的东西。

  从老大爷家门口收回目光,扭头瞭望老婆婆背后的院子,发现院子里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屋子。问屋子是什么时候盖的,老婆婆说有一百多年。

  问家里住了几个人,老婆婆说就我和外甥。儿女们都搬到潼关新城去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转转,我平时自己照顾自己。外甥在附近打零工,借住在家里。

  问老婆婆今年高寿,老人说八十三了。老人说留守在水坡巷的,大部分是老年人。

  从老婆婆家继续往下走,走到了一家写着“凝瑞居”的宅子前。看着古朴大气的凝瑞居,忍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我想进去看看。

  沿着开在宅基东侧的前门走进去,里边是二门和后门。前门和二门之间是前房,二门和后门之间是上房和下房。上房、下房和前房围成了一个“口”字形的四合院。其中厦房是关中特有的“房子半边盖”样子。

  不好意思“擅入”二门,我大声询问:“屋里有人吗?”一位七十岁左右、满头白发的妇女应声从前房里面走了出来。

  “老人家,可以进你家参观吗?”我问。

  “进,进,进,进,进,”白发妇女一连说了五个进,给人一种善良随和的感觉。

  跨进二门,穿过天井一样的院子,我们走到了白发妇女家的后院。

  后院紧挨着长满酸枣刺的黄土山崖。山崖根,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汉正坐在一堆柴禾上休息。和老汉打声招呼,然后在后院踅摸起来。

  让我惊喜、意外的是,在这里看到了多年不见的茅子。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的厕所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四四方方的土坑,人们就在这个土坑里大小便,我们把它叫做茅子。每大小便一次,就往茅子上面撒一层土或者草木灰。积肥是茅子另一个重要任务。

  赞叹老汉家现在还有茅子,老汉说:“现在的房屋,要地方没地方,要土没土,想有茅子,哪来的条件嘛?!”一脸的得意和自豪。

  退出时,在凝瑞居门口,我们又遇到了正和一位年龄相仿的妇女聊天的白发女主人。问女主人儿女们住在哪里,女主人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在义乌,二儿子在西安,小女儿在上海,都在外边。

  问家里常来游客吗,女主人说,来,几乎天天都来。有一次,来的游客特别多,正逢暑天,怕客人口渴,她就用锅给客人烧水,一连烧了三大锅才解了急。

  问为游客义务服务累不累,女主人说:“这是积福行善的好事,不累。不积福行善,我三个娃能有那么好的前程?!而且,我孙子最近也考上了重点中学。”

  回到村子中间,我们又看见了那棵横卧的古槐。现在,古槐变成了“留客树”,似乎在说:“留下来吧,住一宿再走。”

  从水坡巷回来,我说今天的游览有意思,发小也说有意思。至于到底哪里有意思,都说不太清,只觉得这里那种古老、悠久、原生态的气息让人觉得特别亲切、滋润。(秦永毅)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