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结晶 ——《行走黄河太华间》评介
2024-06-06 10:48:1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定西笔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淳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城,其德刚健而文明。”其中陕西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就位于黄河太华之间,或者说黄河太华之间就指的是韩城合阳朝邑一带。

但毋庸讳言,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却没有甘肃陇右定西那么幸运,被贾平凹写成长篇散文《定西笔记》。不过,生于斯、长于斯的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柏峰,却一直深情地关注着、行走着、研读着这块母亲大地。继长篇文化散文《千水万壑走洛河》之后,柏峰将眼光射向更大区域的黄河太华之间。马不停蹄地考察数年后,终于推出长篇文化散文《行走黄河太华间》。

这是一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结晶,是一部田野考察和穿越历史的对话,是一部用散文笔法写在大地上的大文化散文。

首先,这是一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结晶。说来简单,但古来能做到的有几人呢?司马迁算一人,徐霞客算一人,苏东坡算一人,顾炎武算一人,当代的余秋雨算一人,贾平凹算一人,柏峰算一人。前面的都是闻名古今的大学者、大作家,长期在渭南从事教育科研的柏峰似乎藏在深闺人未识。其实柏峰多年来除了教学外,撰写出版有《审美的选择——胡采、杜鹏程研究》《论中国散文精神》等文艺评论专著和《归梦绕家山》《星垂平野阔》《空山新雨后》《远山与近土》等十余部散文集,另有教育教学论著多部。曾获陕西省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文艺评论奖,全国第四届、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散文奖等奖项。习惯低调的柏峰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走出书斋,大步迈向洛河,迈向黄河,迈向太华山,一边身游大河华岳之间,一边神游万里,思接千载。

在首篇《禹门有史圣:司马迁与〈史记〉》开头他写道:很久以来,一直想去寻访司马迁的故里。今年的初秋,终于成行,从渭南上高速公路,行驶三四个小时,到达韩城芝川镇出口,下高速公路,再沿着平坦的县级公路,直驱高门原。

高门原地处芝川镇北面,说是原,却并不特别隆起,原坡显得平缓。公路两边是秋庄稼,沟里沟外是一片一片的花椒林。韩城的“大红袍”花椒名扬天下,如此大片大片的花椒林,对来自关中平原的我来说还是首次看见。

司马迁说:“迁生龙门”(《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具体而言,他出生于西汉左冯翊夏阳县高门里,在今韩城西南十八里地的芝川镇高门村——高门村就在高门原上。

如此溯源探流,岂能不写出象牙塔里难以写出来的好文章,怎能不酿制或冶炼出“两万”的结晶?

其次,这是一部田野考察和穿越历史的对话。第十章《顾炎武在太华山的朋友圈》中写道:顾炎武定居太华山,与关中李因笃、王弘撰、李颙等建立起来阵容庞大的学术朋友圈。我不知道往返多少次了,每当驱车在关中平原东部辽阔的田野上,远远望见耸入云霄如莲花盛开的太华山,便想到这个学术朋友圈,于是,产生了强烈探求的想法……作者用长达10万字,用《顾炎武的身世与读书》《顾炎武与李因笃》《顾炎武与王弘撰》《顾炎武与李颙》四个部分,记述了顾炎武与上面三位为主的十几位当时活动在太华之间的学者诗人的交往唱和。

其中《顾炎武与王弘撰》部分有一节题为《顾炎武在黄河太华间的游踪》,沿着当年顾炎武入关的足迹,从潼关入关中,从太华山至富平,“一路西向,每到一处,必有诗作,除前文提到的《骊山行》等诗外,还有《长安》《楼观》《乾陵》等诗。”并引用上述诗为证,同时对诗文中涉及的地名引经据典做了考证。

此章末总结道:关中乃天下腹地,山高水长,人性刚正;经济发达,文化昌明,且为十三朝故都,得风气之先,聚天下精英,其精神遗产异常丰厚。特别是周代一直到唐代,是天下文化学术中心,学人辈出,明清又有复兴之象,李颙便是其中“虎虎有生气”的学者之一。

再次,这是一部用散文笔法写在大地上的大文化散文。从前面所介绍的柏峰著述可以看出,柏峰不仅是一位写学术论文论著的学者,也是一位创作了大量散文的作家。本书中,他以散文笔法对黄河太华及活动其间的鸿儒大师进行了动情的追忆记述。在第二章《潼亭杨震:挺立东风不著尘》中,作者“早就听说过杨震的不少传闻,此次专程拜谒,由于疫情的原因,博物馆闭馆。徘徊在矗立着杨震雕像的广场上,极目四望,但见蓝天白云,黄河悠然东流,太华山巍然耸立天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情油然而生。

文末又写道:虽然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千九百年,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杨震为后人留下的刚正不阿、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挺立东风不著尘”,这是清代诗人赞美杨震的诗句,写得真好,权且用作此章题目。看到此处笔者不禁挥笔点赞,廉洁之楷模。

作者曾在其著《散文艺术论》序文中指出:“从我国目前的散文发展现状来看,散文艺术的审美形态已显固化,限制了散文作家向历史与现实的纵深描写,局限于社会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细部刻画,而不敢涉足于大题材的掘进,这其实是散文的衰退。这个衰退从唐宋时期开始,一直蔓延到现在。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几乎很少有新的突破,出现了一个艺术‘徘徊’的现象。而要打破这个现象,则需要散文作家一是回归到古典散文时代,尤其是先秦、两汉时代,努力展示散文的磅礴气象和反映社会现实,呼唤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二是突破长久以来散文形成的‘狭小’艺术格局,通过‘破界’和‘融合’寻求突破方向,努力将散文向史论或者小说和其他文体渗透,不断吸纳史论或者小说和其他文体的艺术表现手法,打破既定的审美形态,呈现出新的艺术发展趋向。”柏峰知行合一,以《行走黄河太华间》的大文化散文创作实践为当代散文创作探索甚或开辟出一条新路,使当代散文在继承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老树开新花”并结出硕果。□王新民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